【机构风采】养老、子女教育、特殊需要…国投泰康信托探索家庭金融服务新方向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家庭金融转变的必要性在哪里?家庭各阶段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规划?信托在家庭金融中有哪些优势?在信托业回归本源过程中,养老、传承、子女教育等服务信托是信托公司关注的重点领域。而随着现代家庭的结构性转变,中国居民家庭的财富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过去主要关注个人金融服务不同,家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家庭金融转变的必要性在哪里?家庭各阶段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规划?信托在家庭金融中有哪些优势?在信托业回归本源过程中,养老、传承、子女教育等服务信托是信托公司关注的重点领域。而随着现代家庭的结构性转变,中国居民家庭的财富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过去主要关注个人金融服务不同,家庭金融服务涵盖更广,是以家庭成员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综合金融服务。

近日,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举办“家庭金融服务体系发布”系列活动,业内人士深入探讨家庭金融服务新方向,共论如何更好地让金融服务人民需求,用金融提升家庭幸福。

<以下为具体对话内容>

/ 国投泰康信托总经理 傅强/

Q1:现代家庭是如何发生结构性转变的?

家庭往往承载了人对情感的寄托和首要的依赖对象。人需家庭提供照护、物质和情感支持,同时家庭也帮助人更好的融入社会,从而获得复原的能力并帮助家人重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所隔离和抛弃。因此,人的自由和独立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其次,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经历了由“大家族”向“小家庭”的转变,现代家庭更需依赖社会体系提供支持。需关注的是,中国特殊需要家庭有着庞大的基数,该类家庭对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有着更高需求。

Q2:个人金融为什么要转向家庭金融?

现代家庭面临多种需求和风险,金融服务体系起到关键作用。家庭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财产保护、资产贬值、分配支付及财富传承等。人在青壮年生命鼎盛时,往往对衰老、疾病、脆弱等关注不足,但这些恰恰是每个人都必经的生命历程,因而家庭金融也必然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每个人的生活。

Q3:信托在家庭金融服务中有哪些优势?

现代家庭金融离不开高质量金融工具的运用,尤其是充分利用信托法律制度。实现资产隔离和他益安排。金融机构账户多为自益,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为基础。而信托账户可灵活分配,连接家庭成员利益,不受委托人健康状况影响。通过信托工具,为家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实现家庭财富多元化目标及各项金融功能。

Q4:国投泰康信托在家庭金融服务领域有哪些作为?

国投泰康在家庭金融服务方面积极承担责任,形成稳健、规范的经营风格。提供养老、传承、教育等服务信托,并加入中福协课题组,推进家庭金融服务的普惠化。

国投泰康通过“标签多元化”丰富业务面向的家庭类别,并特别关注老年和特殊家庭,推出“奕账户”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提供“1+3+1”的综合家庭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即“家庭财富配置+家庭养、护、传服务商生态+公益慈善”。

/ 国投泰康信托副总经理 江芳/

Q1:如何提升家庭价值?阻碍家庭价值提升的风险有哪些?

我们使用了类似企业负债表的“家庭价值表”来评估家庭资本,包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40多个细项。这个报表的目的是提升每个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整体价值。

以实际案例为例,郭女士,49岁,有一个孤独症儿子和一个13岁的女儿。她离异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还要照顾76岁的母亲。郭女士的主要收入来自保险经纪和小部分投资理财,她的家庭资产包括自有住房、存款、商业保险和一个小商铺。然而,这个家庭面临多种风险,如人生类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贬值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富传承风险。

虽然家庭风险应对工具有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法律监护制度等。但使用这些工具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保险的理赔可能无法按投保人意愿使用,监护制度若无财产计划支持可能出现照护空缺,银行存款若未隔离可能因债务风险受损,遗嘱继承对特殊家庭可能无法完全安心。

Q2:监护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如何选择合格监护人?

监护制度涉及人身和财产两大方面,核心是监护人决定权,尤其是意定监护,能体现本人意愿。人身照护方面,除基本项外,还可根据被监护人需求和财产能力进行选择。然而,现实中许多独居老人和家庭难以找到合适的意定监护人。同时,监护人面临着法律、良心上的众多职责。因此,在选择监护人时,应优先考虑有明确履职规范、行为边界及权利义务规定的组织。

Q3:国投泰康信托在家庭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成果?

国投泰康信托专注于利用信托制度和金融优势,统筹财产管理。同时,与社会监护组织合作,制定家庭需求解决方案和服务指南,提升监护人能力。设计全面的计划,涵盖家庭照护的各个方面,为家人提供全阶段的关怀和支持。同时,国投泰康信托自主研发的家庭服务体系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和数字化运营,提升了客户体验。

/ 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理事 李俊峰 /

Q1:涉老和特殊家庭焦虑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晓更助残基金会主要由社会组织和心碍家庭成员发起,晓更基金会一直代表这一群体发声,通过近期对心碍家庭关怀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发现家长们常说的“我们这个群体普遍的焦虑”并不准确,因为问题并非突然出现,而是渐进的。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存在三个阶段的问题:退休前,家长担心生病或意外后孩子的照顾问题;退休后到离世前,家长逐渐失去护理和监护能力,此时两代人都需关爱;家长去世后,孩子的托孤问题。家长希望找到长期、安全的解决方案,让孩子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而非仅依赖国家的兜底政策。然而,这一真实意愿长期被误解,导致政府对此缺乏完善的解决方案。

Q2:家长在各个阶段会面临什么类型的风险和需求?

家长在65岁前面临的风险和需求包括长期出差、大病、独立生活需求、家庭变故等。目前解决方案较少,司法也未关注短期诉求。65岁到80岁离世期间,家长逐渐失去照护孩子和独立生活能力,需长期规划,包括代理服务和监护。此阶段如何用好资产满足需求也需考虑。

家长去世后,子女在后续的几十年期间存在着健康状况、医疗方案变化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家长生前期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明显不足以应对。与正常人相反,特需家庭子女属于先失智后失能,存在着对养老院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是支持而非替代。

Q3:家长应该在什么时间节点应该开始筹划未来事?

特殊需要信托与监护人的相互配合是破解终极问题的关键。子女在任何阶段都需要监护人安排,并需提前规划至少35-40年,家长在世时可随时调整规划。

家长群体的首要任务是立即行动,因为意外可能先于明天发生。其次,先建立基本架构,再逐步完善,以满足定制化需求。最后,确保专款专用,分别设立用于照顾孩子和家长的信托,并避免未来监护人陷入困境。

选择监护人时,建议立即行动,只有持续改善才能满足子女需求。家长应避免过度依赖遗嘱。长期规划应分段考虑不同需求,从近至远,结合标准与定制需求。同时,依法合规,寻求专业支持,以社会化监护监督体系为主,辅以亲情。家长们需共同努力,在现有法规框架下进行改善,并随国家法规政策体系的优化而优化。

标题:【机构风采】养老、子女教育、特殊需要…国投泰康信托探索家庭金融服务新方向,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