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消息汇】2024.5.20 星期一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目录一、加速转型的信托业,产生了哪些突出变化?二、《2023年信托公司年报分析》(业务篇):结构优化 方向明确三、经营业绩短期承压 信托业在转型中加速洗牌四、信托财富管理业务迎快速增长五、23.92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52家信托公司去年利润微增2.29%六、家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目录

一、加速转型的信托业,产生了哪些突出变化?

二、《2023年信托公司年报分析》(业务篇):结构优化 方向明确

三、经营业绩短期承压 信托业在转型中加速洗牌

四、信托财富管理业务迎快速增长

五、23.92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52家信托公司去年利润微增2.29%

六、家族信托创新的“为”与“不为”

七、首份《中国家庭服务信托白皮书》发布 聚焦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等七个维度

八、金谷信托持续深耕慈善信托业务 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

九、中铁信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践行央企使命担当

加速转型的信托业,产生了哪些突出变化?

来源:新华社 吴雨2024-5-17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信托贷款余额达4.1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在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表现突出。今年以来,信托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前四个月信托贷款增加2126亿元,同比多增2048亿元,折射出信托业转型调整的成效。

我国信托业产生了哪些突出变化?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我国信托业运行相关数据,可以从中找出答案。

信托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2023年,我国信托资产规模延续回升趋势,四个季度连续保持正增长。截至2023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

与此同时,信托资产的投资功能显著增强,信托行业向轻资本运营、重受托服务的经营模式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3年末,投资类信托规模为11.57万亿元,占比48.34%;融资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规模占比分别为14.5%和37.12%。

此外,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持续压降,2023年末占比已降至16.12%,从原有的“一家独大”到目前已显著低于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这一变化展现出信托业务转型的成效。

信托业务新格局逐步成型

2023年6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落地实施,信托公司转型调整力度逐步加大。

根据通知,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进一步厘清了信托业务边界。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刘铁峰介绍,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业共成立信托产品30415个,成立规模为43325.05亿元。其中,资产服务信托新成立信托规模为24708.41亿元,规模占比57.03%。从产品个数和规模来看,资产服务信托均超过了资产管理信托。

“资产服务信托是信托业的本源业务,是信托机构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作为资产管理信托的核心,需要信托公司构建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业新成立372个公益慈善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6.64亿元,涵盖了教育、医疗、环保等诸多领域。

服务实体经济仍是转型重要方向

近年来,信托业稳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着重引导资金进入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但随着信托行业转型逐步深入,传统信托业务投向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的资金规模和增速增长均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1.52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微增13.56亿元,占比小幅下降;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规模为3.89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增加约87.25亿元,占比降至21.8%。

受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末,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为9738.61亿元,占比降至5.6%。

“传统房地产信托业务作为信托主营业态的时代已告终结。”曾刚说,从未来看,信托业需要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支持。

防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023年11月,《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发布,明确根据信托公司的管理状况和整体风险作出监管评级。

专家表示,随着监管环境体系日益完善,信托业将面临更为严格和专业的监管,这将进一步促使信托公司不断调整业务结构,强化公司治理,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差异化发展。

《2023年信托公司年报分析》(业务篇):结构优化 方向明确

来源:金融时报2024-5-19

截至5月12日,共有58家信托公司发布了2023年年报。《金融时报》与中诚信托连续第10年合作发布信托公司年报分析。此次《2023年信托公司年报分析》将分为业绩篇和业务篇,业绩篇将全面展现信托公司的业绩表现与变化趋势;业务篇将反映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及创新业务。从业务结构看,行业加速调整,紧跟“五篇大文章”及三分类等政策指引,转型方向日益明确。

一、来源结构加速调整

集合资金信托增长较快。总量方面,集合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规模均实现增长,集合资金信托增速较快,单一资金信托同比下降。58家信托公司2023年末平均集合资金信托规模达到2154.09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487.81亿元,同比增长29.28%;平均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639.8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21.80亿元,同比下降3.29%;平均财产权信托规模为1103.25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79.01亿元,同比增长7.71%。结构方面,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占比提升,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占比下降。58家信托公司2023年末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规模占比分别为55.27%、16.42%和28.31%,较2022年末分别提升5.59个百分点、下降3.31个百分点和下降2.23个百分点。

头部效应更加显著。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市场竞争格局均显现显著的头部效应。截至2023年末,行业前三所占市场份额均在三成左右,行业前十所占市场份额均在六成左右。58家信托公司中,37家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同比增长,21家同比下降,其中有14家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占比超过70%;44家公司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同比下降,14家公司同比增长;34家公司财产权信托规模同比增长,24家公司同比下降。其中,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市场集中度分化趋势加剧,2023年末集合资金信托前十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8.08%,较2022年末进一步扩大1.08个百分点,单一资金信托前十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9.40%,较2022年末进一步扩大5.38个百分点。财产权信托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2023年末前十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为57.03%,较2022年末收缩7.1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投资功能持续强化

投资类信托增长较快。总量方面,投资类信托、融资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均实现增长。57家(不包括厦门信托)可比信托公司2023年末平均投资类信托规模达到1913.3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426.75亿元,同比增长28.71%;平均融资类信托规模达到627.72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76.26亿元,同比增长13.83%;平均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达到1393.9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48.43亿元,同比增长3.60%。结构方面,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继续提升,融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则同比下降。57家可比信托公司2023年末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达到48.62%,已接近五成占比,较2022年末进一步提升4.69个百分点。57家可比信托公司2023年末融资类信托、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分别为15.95%和35.42%,较2022年末分别下降0.35个百分点和4.34个百分点。

头部公司优势更为明显。57家(不包括厦门信托)可比信托公司中有38家公司2023年末投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19家公司同比下降;36家公司融资类信托规模同比下降,21家公司同比增长;27家公司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27家公司同比下降,3家公司持平不变。2023年末行业前十信托公司投资类信托规模平均达到7136.44亿元,约为行业均值的3.73倍,且同比增速达到33.93%,高于行业平均值5.22个百分点,其市场份额也达到65.44%,较2022年末继续扩大了2.16个百分点。2023年末融资类、事务管理类信托行业前十信托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57.83%和56.66%,较2022年末分别扩大5.83个百分点和收缩4.07个百分点。

三、投向布局更加聚焦

证券市场投向规模及占比稳居首位。标品信托作为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得到快速发展,信托资产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规模占比也不断提升。58家信托公司2023年末平均证券市场投向信托资产规模达到1279.03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420.13亿元,同比增长48.92%,证券市场投向规模占比达到32.82%,较2022年末提升7.21个百分点,规模占比已居于各投向首位。

其他投向除房地产外均实现同比增长。58家信托公司2023年末平均工商企业投向信托资产规模达到907.3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32.30亿元,同比略增3.69%,规模占比为23.28%,较2022年末下降2.81个百分点,规模占比居于第二;平均金融机构投向信托资产规模为474.54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41.52亿元,同比增长9.59%,规模占比为12.18%,较2022年末下降0.74个百分点,规模占比居于第三;平均基础产业投向信托资产规模为425.33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1.21亿元,同比增长5.25%,规模占比为10.91%,较2022年末下降1.14个百分点,规模占比居第四;平均房地产投向信托资产规模为168.16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29.73亿元,同比下降15.02%,规模占比为4.31%,较2022年末继续下降1.59个百分点,规模及占比均已较低。

证券市场投向市场集中度水平进一步上升。证券市场作为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多数公司证券市场投向信托规模同比增长且规模占比同比提升,但头部信托公司证券市场投向信托规模竞争优势十分突出,推动市场集中度持续处于很高水平。58家信托公司中有44家2023年末证券市场投向信托规模同比增长,共42家公司证券市场投向的信托规模占比同比提升,37家公司证券市场投向的信托规模同比增长且规模占比同比提升。

四、转型创新初见成效

2023年,信托公司立足信托实际,利用信托制度优势,积极发挥信托公司的金融功能和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各类资产管理信托业务,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债券投资、信托贷款等形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持续开展各类资产服务信托业务,通过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等形式,助力实体经济盘活存量和提质增效。从金融五篇大文章具体领域来看,科技金融方面,信托公司不但通过并购基金投资专精特新企业,部分公司还专业化、规模化开展了科创票据业务;绿色金融方面,控股股东具有实业背景的信托公司已展现出明显优势,近年来已实施绿色金融战略持续开展绿色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投资等业务,相关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公司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展业模式;普惠金融方面,部分信托公司聚焦小微金融或消费金融,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业务规模;养老金融方面,信托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产品、预付类资金服务等业务,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数字金融方面,信托公司已着眼于通过设立信托计划支持相关产业建设。

拓展资产服务信托业务,提升服务水平。资产服务信托作为本源业务,是信托业务转型创新的重要领域和方向。财富管理服务方面,信托公司不断丰富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家族信托在财富传承、财产管理等方面的安排,行业家族与保险金信托规模持续增长。信托公司发力家庭服务信托业务,构建家庭财富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2023年已有多家信托公司落地首单并发布了相关的家庭服务信托品牌。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方面,信托公司在更多细分领域加大了创新探索力度,先后落地全国首单市政道路停车收费权ABN、天津市首单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ABN等。风险处置服务信托方面,信托公司中标更多破产重整项目,在助力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也已获得更多社会认可。此外,在行政管理服务信托方面,信托公司也加大了探索力度。

扩大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提升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业务是信托公司作为资管机构的基础性业务和支柱业务,同时也是信托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2023年,信托公司持续拓展资产管理业务,提升资产管理能力,目前已形成以固收类标品为主、拓展各类配置类产品线的主要展业格局,一方面,资管类标品业务尤其是固收类标品信托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TOF业务稳步布局,以相对较低的风险水平和较为稳定的产品业绩,TOF产品获得了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做实公益慈善信托业务,财产种类、覆盖领域等方面取得突破。一些信托公司在年报中也提到了在慈善信托领域取得的进展。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1655单,累计备案规模达65.20亿元,其中2023年新增备案454单,新增备案规模为12.77亿元。(注:本文数据采用母公司口径。)

(作者系中诚信托投资研究部)

经营业绩短期承压 信托业在转型中加速洗牌

来源:上海证券报 马嘉悦2024-5-20

对于转型中的信托业来说,2023年是营收压力加大、业务结构加速优化的一年。据云南信托研究部统计,截至5月14日,共有58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整体来看,信托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业绩明显承压。

不过,从转型成果来看,信托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得到夯实。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信托行业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显著增长。与此同时,风险准备金计提金额、实收资本等防风化险类指标较2022年均有所提高。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转型加速,业绩分化将是行业中长期“主题词”,信托公司只有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方能在行业新一轮洗牌中显现竞争优势。

承受转型阵痛

转型中的信托公司,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压力。据云南信托研究部统计,2023年,58家信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54亿元,较2022年下降2.09%。其中,实现信托业务收入518.05亿元,较2022年下降18.91%;实现固有业务收入267.49亿元,较2022年增长60.26%。与此同时,58家信托公司2023年实现净利润346.03亿元,较2022年下降8.41%。

“由于转型,很多信托公司面临业绩压力。”沪上某信托人士直言,一方面,此前贡献较多营业收入的融资类信托、通道类信托等业务,近年来持续压降;另一方面,标品信托、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填补传统业务缩减带来的收入空缺。因此,在转型加速的当下,信托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比较低迷。

不过,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2023年信托公司业绩下滑幅度已经有所收敛,整体业绩有望企稳。

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尽管业绩承压,但信托业务结构在加速优化,越来越多信托资金流向证券市场。

据云南信托研究部统计,截至2023年末,58家信托公司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规模为7.42万亿元,同比增长48.93%,占比高达32.82%,较2022年末提高了7.18个百分点;投向金融机构的信托规模为2.75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15.13%。而同期房地产投向的信托资产规模合计仅为0.98万亿元,较2022年下降14.94%,占比也较2022年下降了1.59个百分点。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也显示,截至2023年末,资金信托总规模达到17.38万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末增加约9300亿元。其中,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资金信托规模合计6.6万亿元,较2023年三季度末增加8536亿元。

今年以来,以证券市场为主要投向的标品信托延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标品信托成立规模为745.26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大增28.63%。

某资深信托研究员表示,证券市场成为信托资金的重要投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去年“三分类新规”落地为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资产管理信托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证券市场是重要的配置方向;二是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将原有的非标业务优势嫁接至债券投资较为轻松,而且最近两年债券市场走牛,因此信托公司对债券这一投资品种愈发青睐;三是从配置角度来说,基金策略和产品多元化趋势明显,FOF、TOF等组合投资类信托迎来较好的发展契机。

抗风险能力有所提高

除了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信托业整体防风险能力也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云南信托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58家信托公司合计实收资本2966.96亿元,较2022年增长6.72%,风险准备金共计提574.22亿元,较2022年增长3.17%。截至2023年末,行业平均风险覆盖率达229.18%,较2022年末提高了15.05个百分点。

在加厚“安全垫”的同时,今年以来信托行业的风险化解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比如,今年2月,四川信托发布的公告显示,投资人兑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之前,建元信托、雪松信托等公司在风险化解方面也有较大突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防风险与谋转型是信托行业接下来的两大关键词,能够市场化处置风险,并探索多元化的本源业务,从而体现差异化优势的信托公司有望脱颖而出,而停滞不前或转型节奏慢的信托公司会逐渐“掉队”。

信托财富管理业务迎快速增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樊融杰 吴彬2024-5-17

5月15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以下简称《评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信托业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具备普惠金融特性的信托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

《评析》显示,2022年二季度以来,信托资产规模开始企稳回升,到2023年末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且增速有逐步加快的趋势,反映了信托业的转型工作在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

从资金来源看,截至2023年底,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3.52万亿元,占比达到56.5%;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占比16.12%;管理财产信托规模6.55万亿元,占比27.37%。

从信托功能角度看,截至2023年底,投资类信托规模为11.57万亿元,占比48.34%;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48万亿元,占比14.5%;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8万亿元,占比37.12%。

2023年6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落地实施,信托业务被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进一步厘清信托业务边界与内涵,强调受托人定位,明确未来转型方向。同时,随着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增长,以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为代表的资产服务信托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是信托业回归信托本源的重要方向。财富管理作为资产管理的上游业务,是资管机构的必争之地,信托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参与财富管理业务水到渠成。在“非标”转“标”持续推进,没有刚兑的非标产品来吸引客户的背景下,资产管理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齐头并进,双轮驱动的模式将成为多数信托公司的选择。通过丰富多元的资管产品供给和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投资顾问是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发力方向,资管产品供给丰富了客户适配选择,扩展了财富管理的服务客群,通过资管产品和财富管理的双向赋能,双轮驱动,推动信托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铁峰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2023年6月至12月,共有54家信托公司开展了2798笔家族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466.10亿元。全行业共有38家信托公司开展了2077笔家庭服务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37.85亿元。随着各家信托公司业务配套资源的逐步完善,家庭服务信托和家族信托的覆盖面预计将持续提高,会有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信托制度带来的益处。

“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业共有39家信托公司开展了10764笔保险金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683.81亿元。其成立笔数是所有25个业务品种中最多的,占全部新成立信托产品总笔数的35.39%。保险金信托融合了信托和保险的特点,在养老规划、财富传承、风险隔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兼具普惠金融的特性,成为行业展业的重点方向之一。”刘铁峰表示。

23.92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52家信托公司去年利润微增2.29%

来源:华夏时报 刘佳2024-5-17

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有逐步加快的趋势。

近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23年全年行业发展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环比增长5.65%,同比增长13.17%。

这也是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信托资产规模连续第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从资金来源看,截至2023年4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3.52万亿元,占比达到56.5%;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较2023年3季度末减少1.05万亿元;管理财产信托规模6.55万亿元,较2023年9月末增加3498亿元。

从信托功能角度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为11.57万亿元,环比增加8.15%;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48万亿元,环比增加7.06%;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8万亿元,较三季度增加1798亿元,增幅为2%。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信托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反映了信托业自资管新规以来的转型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去年信托公司整体利润微增2.29%

2017年以后,受行业发展环境影响,信托公司固有资产投资增速稳步放缓。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固有资产规模达到8959.39亿元,比2023年三季度增加203亿元,增速2.31%;与2022年同期相比,规模增加217亿元,同比增速2.48%。

在5月15日信托业协会召开的“2023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发布会”上,曾刚表示,从固有资产的运用结构来看,投资是固有资产运用的主力。

具体而言,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资金信托总规模达到17.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9%。其中,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规模合计为6.6万亿元,同比增速则高达51.52%。

同样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投向金融机构的规模为2.37万亿元,同比快速增长17.76%。

从证券投资信托的配置类型来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组合投资占比为71.62%。

曾刚分析称,信托公司专业化的资产配置能力逐步增强。从证券投资信托的合作方式来看,私募基金(特别是私募债券基金)和银信合作是信托公司开展外部合作最重要的两类渠道,信托公司服务和融入大资管的合作生态获得进一步培育。

此外在经营业绩方面,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业经营收入为863.61亿元,同比增长2.96%;净利润为423.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3亿元,剔除特殊情况(如因信托公司股权转让产生的一次性收入和利润等)后,2023年信托公司整体利润较上年小幅增长约2.29%。

另据52家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显示,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平均数为18.25亿元。其中有28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有25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12家信托公司宣布通过利润转增和定向增发等方式来补充资本。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曾对《华夏时报》表示,固有业务收入主要是投资收益拉动,部分公司投资收益是拉动业绩的主力。

“总体上看,在2023年信托业经营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止跌回升,整体经营业绩逐步企稳。”曾刚坦言。

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超资产管理信托

值得关注的是,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于202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国信托登记公司的信托产品登记数据显示,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业共成立信托产品30415个,成立规模为43325.05亿元。

从业务结构上看,2023年6月至12月,资产服务信托新成立19046个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24708.41亿元,规模占比57.03%;资产管理信托新成立10862个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18416.76亿元,规模占比42.51%。

不论是从成立个数或是成立规模上看,资产服务信托均高于较资产管理信托。

具体到全部25个业务品种中,保险金信托、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法人及非法人组织财富管理信托的成立笔数也均在前5名。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铁峰也在会上指出,资产服务信托的成立笔数及规模均大幅度超过了资产管理信托,信托公司整体业务结构正进一步优化,回归本源及转型升级工作正在路上。

此外,在公益慈善信托业务上,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业共有49家机构开展了公益慈善信托业务,新成立372个公益慈善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6.64亿元,涵盖了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等诸多领域。

据外贸信托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屈鹏介绍,公司坚持“慈善信托+基金会”双轮驱动模式,在教育帮扶、灾害救助、特殊人群关爱、消费帮扶等方面累计设立53单慈善信托。同时还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等成立“乡村振兴领头雁慈善信托”等多单乡村振兴领域慈善信托,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有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慈善信托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将慈善行为和信托制度融合创新的业务模式,各家公司正凭借信托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职能,大力推动共同富裕工作。”刘铁峰如是说。

业内观察人士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信托业务新分类中慈善信托被单列为一大类,慈善信托作为既可发挥信托本源特色,又能参与公益事业的服务方式,已成为信托行业在新分类背景下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随着相关配套制度的逐步完善,公益慈善信托将迎来更好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上述人士表示。

家族信托创新的“为”与“不为”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吴林璞2024-5-17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对43家信托公司有关家族信托资产规模分布的调研反馈,此前存续家族信托单笔委托规模以1000万至3000万元为主,分布在这一区间的业务笔数和规模分别为6475单和814.18亿元,占比达82.86%和47.13%。

另一方面,相比于家族信托1000万元的初始设立门槛,家庭信托的诞生可谓从理论和实践上,首次将基于信托的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真正交付给财富管理行业,100万元的设立门槛也基本覆盖了主流的财富客群。

可以看到,创新的脚步正在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前进的方向也需愈发准确。那么,从经济长周期来看,家族信托相关创新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为”与“不可为”之处又有哪些?

金融资产或仅是“冰山一角”

我国的家族信托业务正在加快扩容。与此同时,信托财产已经涵盖现金、保单、不动产和企业股权,服务场景涉及子女教育、资产保护、养老等方面。

甘肃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袁吉伟告诉《家族企业》杂志,家族信托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富管理工具,其创新是围绕客户需求而展开的。家族客户所持有的资产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要解决的财富管理问题也有所不同。

比如:有些家族企业客户更加关心家族企业传承和延续问题,需要信托帮助解决;有的客户关心财产保障和安全问题,需要信托提供风险隔离服务。所以,财产类别和场景运用的创新也反映了我国客户近年财富管理需求的变化,信托公司可以围绕相关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我国财富迭代和代际传承才刚刚开始,会有更多不同的需求显现,所以家族信托的创新可能不止于财产、场景,也会在功能、模式上有更多创新。信托公司在与客户的互动中会不断持续互动和深化家族信托。”袁吉伟进一步指出。

京都律师事务所金融法高级顾问柏高原认为,对于委托人而言,金融资产或许仅仅是财富的“冰山一角”,各类财产都能够注入信托,信托才能真正发挥财富管理的功能。对于受托人而言,信托类型的丰富性,短期内对受托人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柏高原告诉《家族企业》杂志,这种挑战既来源于受托人需要对各类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这对受托人以及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经验和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来源于短期内细化监管规则的缺失。

头部机构更具示范效应

在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形成一种能全面覆盖客户生命周期多元化需求的综合服务体系。对于客户而言,不同的需求要到不同的服务机构去采购,过程繁琐复杂,同时也产生了额外的成本。

家族信托业务落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信托账户的综合性功能,同时也实现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可能性。

在过往的业务推进过程中,《家族企业》杂志了解到,家族信托业务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新瓶装旧酒”的行为。那么,最近两年,特别是2023年信托三分类新规发布以来,情况是否有所改变?

对此,柏高原指出,信托三分类新规发布以来,信托业在服务信托方面的发力有目共睹,尤其是头部机构在创新类业务上的开拓、入局,更具有示范效应。在资产管理时代,信托公司从非标资产投资中获益极大,这也使得家族信托业务在发展初期难以与所谓传统业务匹敌。

据悉,在发展早期,相关业务在信托公司内部如何定位都成问题。家族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利润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毫无疑问是一种“煎熬”。

而对于相关业务的发展近况,柏高原表示,近期从其所接触的信托机构来看,都在积极布局和转型,在家族信托的架构、服务客群、产品细节等方面都在快速进步。

对于家族信托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袁吉伟指出,目前还是较多受限于制度和法律因素,信托三分类新规主要解决了信托业务分类以及业务内涵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各类业务详细操作指引的问题。

可以说,目前,家族信托的市场监管背景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未来期待监管部门能给予家族信托更大支持,重点解决信托财产登记、税收等问题,推动家族信托更加良性、健康地发展。

治理结构越来越复杂

梅特兰在《衡平法》一书中指出,如果有人要问,英国人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最杰出的成就是什么,那就是历经数百年发展起来的信托概念。

此前,传统的大陆法系是没有信托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把财产给到亲人或孩子,主要有四种办法:一是赠与,二是立遗嘱,三是法定继承,四是买一份保险,然后指定受益人。上述四种方式都难以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

以保险为例,如果受益人是未成年人,在父母去世之后,孩子并没有财产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信托工具的应用。在运用信托之后,相当于委婉地把财产控制、资产配置和运用权交给了专业的或者值得信任的第三人,受益人可以享受到最好的那一部分利益。

有资深财富管理从业人士告诉《家族企业》杂志,信托的治理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此前,对于理财型信托来说,委托人和受益人是同一主体,信托结构也较为简单。而一旦以财富传承为目的,相关结构确实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每一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要照顾的人也不一样,想要达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为了实现相关目的,往往会涉及非常复杂的信托利益分配条款,并切入各种各样的角色来进行平衡。”该人士进一步指出。

家庭信托的出现也让普通富裕家庭的现实需求得到了满足。比如:家庭信托需求的人生阶段显著前移,家庭建设成为更加典型的需求。此外,财富传承同样重要,父母一代无论拥有多大规模的财富,终归是希望给子女留下一些财富,把好的家风传下去,这些善念不会因为财富规模的差异而产生不同。

事实上,对于小企业主来说,同样需要隔离家庭与公司资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目前来看,小商户、个体户、小企业主,家财和公司经营混同是常见现象,所以需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手段和机制,在经营情况良好的时候就提前做好安排。

对于特殊需要信托,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潮认为,其在信托财产的使用上,格外需要通盘考虑,使受益人的余生受到保障。此外,也需要格外注意受益人在实际生活及法律层面的弱势地位,以保障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受托人通过信托财产,也就是“财权”的管理,实际上已经参与到受益人未来剩余的人生之中,而人生绝不仅仅是“通道”而已。

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所谓创新,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袁吉伟认为,家族信托本身就是一种财富管理工具和法律架构,能够帮助解决人们财富传承、财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但家族信托不是万能的,是否需要使用家族信托还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看。

柏高原告诉《家族企业》杂志,以股权信托为例,既往的确出现过个别信托机构承做此类项目时,在标的企业尽调、法税专业问题研判方面有所忽视,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企业股权的装入。倘若出现风险,对这类服务业务的创新必然会有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头部机构在相关业务合规尺度的把握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监管层面上应该尽快出台细则,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柏高原进一步指出。

在监管出台相关细则之外,柏高原认为,应该加强对受托人的监管。信托公司不单有受托人之“名”,更应该有其“实”。信托公司应切实履职,不宜将受托人的重大职责全都交由其他机构行使。

据悉,在实践中,的确有信托公司将这项业务定位近似于“通道”,完全交由其他机构行使对信托财产的投资管理。倘若实际掌握投资管理权利的机构违规操作,保全传承财富功能将完全沦为空谈。

另有不愿具名的信托从业人士表示,以债权家族信托为例,尽管从实务角度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客户欢迎,但也面临着法律性质与定位不清晰、展业方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健全等问题。

该人士坦言,债权家族信托有助于企业家传承更像是一个伪命题。债权家族信托可能可以确保企业家获得良好的收益,但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风险。而传承是要综合考量安全和收益,甚至也可以只考虑安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债权家族信托有让家族信托“沦为”通道的风险。

在袁吉伟看来,目前家族信托本身具有的风险隔离、传承功能已在信托法的规定以及海外实践等方面得到了较好验证,但是家族信托避税等功能还需要结合现实法律要求来看。我国还没有较完善的信托税法,不能将家族信托作为富裕人群避税的一种手段。此外,家族信托也不能成为躲避债务等非诚信目的的工具,这是对社会契约精神的一种遵守。

首份《中国家庭服务信托白皮书》发布 聚焦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等七个维度

来源:新华财经2024-5-17

中建投信托5月15日在上海举办首届515家庭财富信托日专题论坛活动。活动现场,中建投信托副总经理奚洁表示,财富市场正在从个人理财转向家庭财富管理,重点关注中长期稳健收益和家庭财富安全,侧重聚焦养老、教育、婚姻等财富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指出,未来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将从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为更好地适应从居民储蓄资金转化而来的投资需求,要进一步加大低风险、低波动、低回撤类权益产品的设计和供给,要提升中长期股债权投资产品的稳定收益率水平。

中建投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财富管理行业有三大趋势。一是人们对财富观的认知将明显拓宽,从个人财富观提升到家庭财富观,从传统聚焦保值增值等物质需求,转向更多关注子女教育、婚姻美满、健康养老、家庭和谐、财富传承等隐性的财富规划需求。二是财富机构间的竞争维度将全面提升,从传统已经非常内卷的追求最优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的空间维度,提升到更高维的财富保护和财富规划领域,去赢得客户财富管理的信任和委托,并通过财富信托账户构筑服务体系。三是财富服务的普惠化趋势,信托财富客群基础将全面扩大,信托财富工具也将更为便利和亲民,服务于广大的中产以上家庭。这既是信托作为金融机构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和实体经济的政治使命,也是行业发展初心所在。

活动现场,中建投信托正式发布《中国家庭服务信托白皮书(2023-2024)》完整版。该书从七个维度进行了专题论述,包括家庭分类标准、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特征分析、家庭服务信托客群画像、财富管理工具对比、家庭服务信托应用场景与业务模式、运营体系与系统建设、行业发展现状和展望等,通过采集1000多个典型财富客户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中国家庭服务信托白皮书(2023-2024)》基于多项研究基础和我国社会现状,创新性提出了中产家庭划分标准。具体而言,白皮书一方面梳理了中国家庭的结构演变路径,深挖当代中国家庭的治理矛盾,根据财富水平、人口结构及调研分析,围绕婚姻、养老、子女以及传承等中国家庭关注的核心需求展开讨论。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市面上的各类财富管理工具,论证了家庭服务信托推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对其应用场景、业务模式、系统建设、展业现状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对家庭服务信托在展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待优化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

白皮书指出,虽然目前家庭服务信托展业面临系统建设要求高、行业形象待重塑、短期展业难盈利以及合作模式待优化等难题,但家庭服务信托仍旧有望成为未来中国中产家庭的“标配”财富管理工具,更多大众富裕家庭将通过家庭服务信托这类综合性金融工具,享受到信托制度优势和多维服务功能。

下一步,中建投信托将充分共享《中国家庭服务信托白皮书(2023-2024)》的研究成果和展业经验,更好地为中国家庭提供包括财富保护、规划和传承在内的家庭财富管理服务。

金谷信托持续深耕慈善信托业务 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

来源:证券日报 杨洁2024-5-17

5月17日,记者从中国信达获悉,其旗下金谷信托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信托制度独特优势,持续加大对特殊群体等普惠领域的支持力度。

据悉,2023年,金谷信托接受北京市东城区慈善协会委托,设立“金谷信托2023东四街道星光聚力(共同富裕)慈善信托”(以下简称“星光聚力”慈善信托),为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慈善新路径树立了创新标杆。

作为受托人,金谷信托高度重视“星光聚力”慈善信托各阶段工作。截至2024年一季度,“星光聚力”慈善信托已累计完成“星光助学”帮扶154人、“星光助残”帮扶42人,圆满达成群众百余个微小“星光心愿”;专项开展覆盖万余人的“星光卡”助老行动,累计支出慈善资金68.48万元。

金谷信托慈善信托业务始于2017年。七年来,金谷信托累计设立慈善信托17单,涉及资金规模超8100万元,项目覆盖扶贫、教育、科研、医疗、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领域,积极助力民生福祉改善。

金谷信托表示,未来,将继续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使命之一,持续深耕慈善信托业务,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凝聚带动更多慈善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贡献信托力量。

中铁信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践行央企使命担当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何颖2024-5-17

标题:【信托消息汇】2024.5.20 星期一,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