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金陵八家”魁首龚贤《燕子矶山水图》卷

■江苏南京 周安庆  清初画坛“金陵八家”魁首龚贤(1618—1689),名岂贤,字半千、野遗、野遗生,又号柴丈人等,昆山(今属江苏)人。龚贤传统笔墨功底扎实,用笔讲究中锋入画、“以线力骨”,兼施秃、尖之笔,长于用墨,浓淡枯湿并用,皴擦积染自如,从而达到一种苍辣秀润、沉着稳健的艺术效果。他在《龚半千

  ■江苏南京 周安庆

  清初画坛“金陵八家”魁首龚贤(1618—1689),名岂贤,字半千、野遗、野遗生,又号柴丈人等,昆山(今属江苏)人。龚贤传统笔墨功底扎实,用笔讲究中锋入画、“以线力骨”,兼施秃、尖之笔,长于用墨,浓淡枯湿并用,皴擦积染自如,从而达到一种苍辣秀润、沉着稳健的艺术效果。他在《龚半千课徒画稿》中论述:“先言笔法,再论墨气,更讲丘壑,气韵不可不说,三者得则气韵生矣……”早期画作以简洁淡雅的“白龚”之风为主,如山石等往往略作笔墨皴染而已;之后逐渐转向淡墨迷润的“灰龚”画格,图中墨感有所增强;晚年画作格局气魄宏阔,笔墨愈加老到,雄浑、浓密而苍茫。层层点染的“积墨法”,注重黑白明暗光感对比,画风亦称“黑龚”(注:他在其间亦绘过“白龚”之类风格的画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语汇,体现了龚贤艺术创造的最高成就。

  注重自然写生、借古以开今乃龚贤画艺的另一大特点,在绘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推动作用。龚贤性情孤高超俗,特立独行,亦擅诗文、书法,于画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常以重峦叠嶂、参树杂丛、烟云雾霭、飞瀑涧泉、平流大江等为描绘对象,不乏雄阔、苍浑、幽秀、沉静等格调气息,尤属难能可贵,面貌独特的绘画风格奠定了他在画史上的应有地位和影响力。

  香港中文大学现藏有1件龚贤的《燕子矶山水图》纸本设色画卷(见图),画芯纵22.6、横187.4厘米,描绘的是古城金陵北郊燕子矶一带江畔景色。燕子矶位列长江“三大名矶”之首,三面悬绝临水,矶下惊涛拍岸,形势险要,气象不凡,故得矶名。人们远眺江畔,突兀而起的嶙峋巨岩宛若飞燕,昂头展翅,临空掠江,“燕矶夕照”入选清代“金陵四十八景”。龚贤流寓金陵期间踏访当地诸多名胜佳境,除了咏有《晚出燕子矶东下》《再过燕子矶》,还在《燕子矶怀古》中抒怀感叹:“断碣残碑谁勒铭,六朝还见草青青。天高风急雁归塞,江回月明人倚亭。慨昔覆亡城已没,到今荒僻路难经。春衣湿尽伤心泪,赢得渔歌一曲听。”

  徐徐展开该画卷品览,但见图中右侧为辽阔疏旷的万里长江,由近及远延伸开来;左侧为燕子矶,岩石奇兀耸峭,苍树参差挺立,杂丛遍布矶畔,民居散落林间,岸畔建有凉亭;远处瀑布飞泻,穿过石拱桥流入江中;淡霭似隐或现,弥漫于其间……再现了古城的江畔胜景。该画芯无款识,作者在卷首以行书题笔:“平分二有,野贤题于半亩(园),己未(注:即康熙十八年、1679年)。”随后依次钤有阴文“龚贤之印”、阳文“半迁”方鉴,引首则钤盖1枚阴文“安节堂”(注:系龚贤斋号)方印。该图卷尾另有龚贤行书题跋:“自穴矶头结水亭,渔风吹涧涧初醒,最怜白鹭何其白,转觉青山分外青。野遗生题。”随后依次钤有阴文“龚贤印”、阳文“半迁”方鉴。

  龚贤在该图的创作中,主要采用“平远”“阔远”和“散点透视”法构置图像,远近虚实呼应,疏密繁简有致,彼此相得益彰。画家崇尚“水墨至上”“重理尚气”等创作理念,以墨当色,岩石、树丛、亭屋、桥梁等景物,勾写、皴擦、点厾等相兼,浓淡枯湿变化丰富,丘壑、岸坡等则多以水墨积染,画面中的黑、灰、白有机互融,呈现出苍秀、幽沉等笔墨韵致,从而形成浑穆、圆润和厚实等艺术特色。所作富有灵气笔性,气韵生动迷人,意境深邃隽永,蕴含着浑朴秀逸、清寂高远等十分显著的个人艺术特质。综观该画中空无人影、船帆和鸟踪,唯有江风拂面,却隐含着大明倾覆后眼前的“残山剩水”之荒僻、悲郁等情境,这多少亦反映出画家不善交际、内心孤寂甚至不受羁束的反叛心性,或许还与他作为明代遗民画家坚守节操、高志归隐等情结有关。

  清末之前,人们对龚贤的画艺评价并不是很高。清代《乾隆上元县志》记载的清初画坛“金陵八家”,系引用清初文人周亮工的说法,龚贤并未忝列其间;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虽已将龚贤与樊圻、高岑、邹喆、叶欣、吴宏、胡慥、谢荪并称为“金陵八家”,然却评其画艺“得北苑(注:即董源)法,沉雄深厚苍老矣,惜秀韵不足耳”;而晚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亦曰:“龚半千贤,扫除蹊径,独出幽异,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笔墨太浓,沉雄深厚中无清疏秀逸之趣。”故仅将其视为“书画名家”,而不归于“书画大家”之列。至于针对龚贤画艺的深入发掘与重新认识,那大概是到近世以后的事情了。像黄宾虹、李可染等现代绘画大家,对龚贤绘画艺术就至为推崇。

标题:清初“金陵八家”魁首龚贤《燕子矶山水图》卷,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