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铭记福州救火会

■贵州龙里 周继厚  福州救火会是当地民众为适应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而形成的社区自治消防组织,植根于福州传统文化,折射近代福州城市变迁,贯穿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辛亥革命,抵制暴政,至抗击日寇、福州解放,均可看到其身影,可谓是维持近代福州社会秩序稳定的中流砥柱,在福州历史文化中留下辉煌一页。随着

  ■贵州龙里 周继厚

  福州救火会是当地民众为适应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而形成的社区自治消防组织,植根于福州传统文化,折射近代福州城市变迁,贯穿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辛亥革命,抵制暴政,至抗击日寇、福州解放,均可看到其身影,可谓是维持近代福州社会秩序稳定的中流砥柱,在福州历史文化中留下辉煌一页。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营建,“纸褙福州城”已成昔日往事,但福州救火会体现的守望相助、共赴灾难的公益精神,至今仍然值得发扬光大,且在新时代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标志社会治理成为现代社会工作的一个重心,福州救火会能够为多元社会治理体制提供历史借鉴。

  流传至今的数十枚福州救火会徽章,堪称该城市百年消防的缩影。通过徽章解读救火会历史故事,彰显其独特价值,有存史、资政重要意义。

  福州最早的行业消防组织是“木帮彬社救火会”,成立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当时由于陆路交通不便,闽北所产木材需沿闽江漂流而下,到福州后再转运出省。福州木材商人多集中在义洲一带,白马河畔木材堆积成丘,埋下安全隐患,时有木堆失火事件发生,着火后只能自己扑救,力量有限,损失往往极为严重,于是木商们自发联合起来成立救火会。到民国初年,福州各行各业各界纷纷仿效,先后成立“纸帮”“油帮”“锡锖”等13个民间救火会,推举有名望的士绅为会长。

  图1为锡锖救火会援丁证章,铜质,盾牌造型。

  此后,民间救火会逐步从行业性向社区性转变,如福州仓山区先后成立下渡、仓前、上渡3家救火会;台江区成立双杭、万寿、福山、龙潭、酒泉、琼水、榕北等数家救火会……发展到1933年,福州城区民间救火会多达37个,共有员丁3000余人。按地域区分:鼓楼区有鼓泰、芝西、榕西、榕北;大根区有榕南、钟玉、仓育车、东井津;小桥区有双杭、龙潭、竹林、帮洲、义洲、嘉崇、龙台、独山、横山、沙合、茶亭、银湘、达道、醴泉;台江区有苍霞、胜兴、安乐、沧洲、万寿、瀛洲、路通、琼水;仓山区有闽南、上渡、藤山、冯泛高等。

  图2为义洲救火会证章,薄银片打制,消防头盔造型。

  民国初期,福州城区各救火会互不统属,彼此间缺乏沟通协调。火灾发生时,各区救火会出警疏密不均,现场无统一指挥,灭火效率不高。为协调统一指挥,维持火场秩序,让救火会发挥更大作用,1919年3月,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王纲、林文煊等提议发起组织福州救火联合会。经报南京国民政府社会部核准,福建省会警察局批准,福州救火联合会宣告成立,由广芝林药店老板徐建禧担任会长,深受榕城父老爱戴的萨镇冰(近代著名海军将领)当选名誉会长。会址先设在台江区横街的三山会馆,后于1926年10月迁至大庙山钟楼,1947年又迁移到吉祥山钟楼新会址。

  图3为福州救火联合会临警会员证章,银质,背面有编号。图4为福州救火联合会龙台援丁证章。

  福州救火联合会组织体系:由各救火会选1人为理事,由理事中选13人为常务理事,分管总务、临警、财务、宣传等工作,再由常务理事中推举德高望重者为理事长(即会长),另推1人为监事;经费来源,主要来自各分会支持;其次来自社会募捐资助;第三是适当收取商铺消防费用。加入救火会的民众均为义务志愿者,每年还需定期集中操练演习。慈善、赈灾、抗洪、救人……强大的凝聚力,显著的灭火效果,使得救火联合会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抗日战争期间,福州沦陷区活跃着一支由救火会临警员、援丁组成的抗敌队伍。当年临警和援丁佩戴的徽章,向世人诉说着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1944年9月,福州第二次沦陷。福州救火联合会理事长徐建禧带领部分临警员和援丁,撤退到闽侯南通乡江口一带,配合主力部队反攻福州。撤退到南港的救火会成员有300余人,他们在南港成立抗敌指挥部,公推冯泛高、江秀清等为指挥,组成4个战斗队和1个特务队,积极策划反击日军。10月7日晚,抗敌指挥部派便衣队潜入福州市区,密约各救火会潜伏队员为内应。8日凌晨,各战斗队分成5路由湾边进入仓前山,上午10时发起总攻。沿途民众闻讯响应,许多市民手执木棍、扁担、锄头加入反击队伍,奋不顾身冲入敌阵,英勇杀敌,跟日军在吉祥山、太平山及仓前山等地激战5小时,成功营救出部分被困人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福州人民的抗日斗志,他们的英雄壮举也被广为传颂。1945年6月24日,福州各社团为其树碑立传,省会各界推举代表慰劳嘉奖救火会抗敌勇士。

  福州有两座著名的消防瞭望台(亦称钟楼或警报台):一座为大庙山钟楼;另一座为吉祥山钟楼。在相当长时间里,两座钟楼曾是福州标志性建筑,充当保一方平安的保护神。

  大庙山钟楼建成于1924年10月,共7层,高约23米,负责观察预报福州南台一带的火灾警情,在防灾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瞭望台最高层设有电动报警器,用力一拉就会发出巨响,各区救火会接到警报后,就会四处鸣锣,召集队员救火。

  吉祥山钟楼建于1947年,为福州救火联合会由大庙山迁址至吉祥山的同时所建,共11层,高30余米,为福州城区的最高处,从瞭望台顶可以观察到大半个城区。后来随着“119”火警电话投用,瞭望台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的历史功绩值得永远铭记,已作为历史遗址被保护起来。

  有意义的是,当年为修建钟楼曾制发一枚铜质纪念章,盾牌造型,手工刻制。从铭文得知是福州救火联合会特制赠给为募集资金修建钟楼作出贡献的“江西队”的纪念章,至于是修建大庙山钟楼还是吉祥山钟楼?铭文并未明确,至今仍有争议。根据造型、錾刻、队名等元素分析,笔者倾向于是1924年修建大庙山钟楼时制赠。

  图5为募建钟楼江西队纪念章,福州救火联合会赠。

  1949年8月17日,福州市解放,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篇。福州市军管会接管省会警察局消防组织。1950年初,福州市公安局接管救火联合会,同年5月,福州市第一支人民消防警察队(亦称公安消防队)成立,编制58人,由市公安局治安科直接领导。

  图6为福州救火联合会证章,福州市公安局接管后制发。

  1953年,福州市人民救火联合会成立,并举行人民消防员首届评模代表会议,向优秀消防员颁发一等、二等、三等奖章。

  图7为福州市人民救火会首届评奖大会二等奖章,1953年,背面铭文“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赠”,并有“福州福星厂”戳印。图8为福州市人民救火联合会证章。

  图9为福州市公安局火联会赠纪念章,正面绘消防车图案,刻“纪念章”文字,背面铭文“福州市公安局、火联会赠”“1957年”“福州证章社”制作。图10为福州市第二届消防体育运动会纪念章。

  1965年成立福州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部设战训、防火、行政三个组,下属四个分队,并在城区各公安局内设消防股,干警人数达256人。1966年初,消防民警实行义务兵役制,正式成为一支保卫社会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军事化部队。

  1983年1月,福州市公安消防队纳入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序列,称为武警部队福州市支队消防处。1988年5月,消防处改称为武警福州市消防支队。2018年11月,武警福州市消防支队改革转隶为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改制不改初心,始终对党忠诚,做到纪律严明,敢于赴汤蹈火,永远竭诚为民,成为榕城应急救援的“尖兵”,谱写出为民爱民的绚丽新篇章。

标题:徽章铭记福州救火会,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