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海有色报出的碳酸锂市场均价跌破14万元/吨,短短一年时间,碳酸锂价格从近60万元/吨一路下挫,跌幅已超过70%。而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401最新仅报12.48万元/吨。虽然短期难免有市场情绪推波助澜,但决定碳酸锂价格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供需关系。
回溯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下游厂商扩产如火如荼,但因上游锂矿开采周期较长,产业链上下游供需错配,锂矿及锂盐端供给出现缺口,推动价格快速上行。基于对未来预期的看好,中下游企业加速采购囤货,形成了大量高价库存。
然而,进入2023年,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前期积压的高价库存成为烫手山芋,去库存成为共识。不少正极企业的常备库存从原先1个月减为10~15天,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只有3~5天。而在供给端,由于锂盐厂的成本差别巨大,虽有部分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有所减产,但主流的锂辉石、盐湖提锂厂家在原料高度自给背景下,锂盐产量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供需关系已经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略大于求,这成为压低碳酸锂价格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去年碳酸锂价格一度冲至近60万元/吨,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从业人士的预期。目前的价格下行可以视作向合理区间回归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去年产业链前置性采购的消化,推动行业回归理性。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的成交情况来看,碳酸锂多以长协或客供为主,零散单较少,对形成稳定的定价机制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当碳酸锂价格在15万元/吨及以下时,对电池成本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产业链看碳酸锂“脸色”行事的情形将大大减少。一旦恐慌性抢购及抛售现象消失,产业链心态趋于平稳,常态化的采购生产有望回归。
材料价格下行也在加速产业链利润的重构。今年以来,锂电中下游为上游“打工”的畸形状态得以缓解,各环节利润渐趋平衡,锂盐厂暴利时代终结,电芯厂毛利得以修复,盈利水平逐步提升。电芯价格下行,终端成本压力得到一定程度释放,新能源汽车降本有望加速落地。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原料价格断崖式下跌让库存减值风险高企,而在价格传导作用下,各环节的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产业链仍需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待高价库存消耗完毕,供需关系回归常态,碳酸锂的价格波动不再干扰企业日常经营决策,锂电企业将进入比拼成本管控、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的阶段,新一轮行业洗牌正在路上。
责编:朱雨蒙
校对:王朝全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