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推动叠加政策助力 人形机器人进入爆发期

受访公司/供图证券时报记者陈霞昌一个外形酷似人类的机器人,站在汽车组装的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参与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贴车标等并不简单的工作。这是优必选近日公布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S的最新进展。此次亮相汽车工厂并参与了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等工作,意味着优必选已经开始以新能源汽车制造场景作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切入点,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搬运等工业场景中的测试">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一个外形酷似人类的机器人(300024),站在汽车组装的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参与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贴车标等并不简单的工作。其细腻的手工操作能力让人难忘。这是优必选近日公布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的最新进展。

虽然还不能完全替代熟练工人,但人形机器人走进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速度远比预期要快。在全国两会上,人形机器人同样引发众多关注。而在政府层面,2023年工信部、北京市、上海市等都相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走进工厂,走进千家万户。

知名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这不是优必选Walker S首次公开亮相。

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当日,与优必选创始人周剑一起敲锣的,正是这款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这也是资本市场第一次由人形机器人敲锣的上市仪式。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科技企业,在深耕产业多年以后,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此次亮相汽车工厂并参与了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等工作,意味着优必选已经开始以新能源汽车制造场景作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切入点,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搬运等工业场景中的测试。

在工业场景应用之外,优必选的机器人已经在多个场景布局。周剑告诉记者:“我们打造的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可以降维使用在不同领域,例如我们正在做的人工智能教育、智慧康养,这一‘老’一‘少’都是非常有情怀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完善和提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创造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社会价值。”

光大证券分析师殷中枢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代替部分重复性岗位,特别是当前工业机器人无法胜任的长尾工种,对于解决人力成本提升,保持制造业竞争力有重大意义;其次,工厂实训是人形机器人面向工业环境,开发有效解决方案的重要步骤。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在不断的摸索与配合中,找到与现实环境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人形机器人得到成熟定位,加快落地。

在今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周剑曾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他表示,智能制造场景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AI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而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除优必选外,多家上市公司近期同样推出自己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小米集团早在2022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就展示了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并配备自研视觉空间系统和音频算法;新能源车企小鹏则从2016年开始进行四足机器人研发,并于 2023年10月24日科技日展示双足人形机器人PX5,机器人可以敏捷运动、抗扰越障;科大讯飞(002230)也于2023年10月24日在开发者节上展示其人形机器人产品。

前景广阔刺激

创业者和资本涌入

参与此次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的,还有众多初创企业。

逐际动力即是其中之一。公司创始人张巍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是南方科技大学长聘教授,也是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仅仅成立两年时间,逐际动力便已发布了人形双足机器人CL-1、四轮足机器人W1和点式双足机器人P1。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行业内众多先行者,逐际动力更看重人形机器人在商业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目前公司商业化路线图已经确定。在第一阶段,利用四轮足机器人的全地形移动能力,安装设备后做巡检、物流等业务,可以跑得更稳更快;第二阶段是在移动能力和操作能力做集成,让人形机器人先在大型商业场景比如制造业、特种行业承担部分操作的任务,这个阶段是具身智能的雏形;第三阶段是结合人工通用智能,做成真正意义的具身智能,可以应用在小型商业和消费场景。

而由清华大学“90后”博导陈建宇创立的星动纪元,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种子轮、天使轮两轮融资。目前,星动纪元也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本体、驱动器、关节电机、控制算法的完全自研。星动纪元计划在今年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并实现小批量量产出货,首先面向科研场景,然后逐步扩展到工业、服务等。

另一家炙手可热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是彭志辉参与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这位曾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并以“稚晖君”出圈的科技圈网红,在2023年2月和闫维新联合创立智元机器人。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发布了第一代通用型人形双足机器人“远征A1”,预计2024年将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支撑越来越多创业者投身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是投资机构在该赛道上投下的巨资。以优必选为例,公司成立之初,科大讯飞和启明创投便持续投入资金支持企业发展。2018年,优必选更是获得了腾讯等一众机构的8.2亿美元融资。此外,鼎晖、海尔、正大集团等也参与优必选的早期融资。

据中国机器人网统计,2023年国内共有9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获得累计超过19亿元的融资,其中,3家企业单轮融资金额超亿元。

进入2024年,该赛道融资热度不减。今年1月份,星动纪元宣布完成了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联想创投领投,金鼎资本、清控天诚跟投;宇树科技则在2024年春节前完成了B2轮融资,融资近10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等。

产业链完善

助力产业加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在国内爆发,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逐步完善。

山西证券的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分别是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传感系统对应“五官”,包含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控制系统对应“大脑”和“小脑”,是机器人的指挥中枢;执行系统对应“肢体”,负责执行控制系统制定的操作。具体而言,就包括力控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算力芯片和存储芯片、驱控模块,以及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而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主要环节均有布局,且多家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以传感层面最重要的视觉传感器为例,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奥比中光董秘靳尚告诉记者,公司自2013年成立起即专注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通过“深度+广度”双向驱动,实现公司3D视觉感知技术的全面协同发展,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目前公司的3D视觉传感器已经应用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各种类型机器人上。

此外,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出现,也刺激了人形机器人的爆发。靳尚表示,以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将人工智能产业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大模型+机器人”的具身智能会在未来落地,衍生出很多类型的机器人,改变众多行业。

汇丰晋信双核策略基金基金经理韦钰公开表示,生成式AI的发展可让机器人从设计、仿真到编程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都有了更优的解决之道。比如,以前的机器人是为特定任务而专门制造的,根据不同任务修改机器人十分耗时,有了大型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让人与机器人的交互更加直观,使得机器人能够获得更强适应性和感知力。因此,人形机器人在这个时间点爆发,生成式AI是最大的推手。

在行业高速发展背后,也有不少冷静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创新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指出,我国人形机器人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共性关键技术有待提升,当前人形机器人四肢还不够强健,双足行走和双臂作业爆发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产品成本高限制商业化应用推广,开放场景的市场需求对智能化和感知能力的要求更高,极大增加了人形机器人的整机成本。三是商业化落地场景缺乏阻碍产业化进程,导致市场需求不明确,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因此,他建议依托现有或新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人形机器人专用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器等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落地转化。此外,充分利用各地政府主导的算力中心,以划拨或是政府投资等方式提供统一的人形机器人算力中心,并建设超强算力的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提升其灵活度,降低其使用成本。同时,他建议支持相关研发机构、企业开放人形机器人产品应用功能接口,拓展下游应用场景范围,搭建应用生态集聚平台,鼓励申办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创新大赛,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形成规模效应。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标题:需求推动叠加政策助力 人形机器人进入爆发期,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