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报|牧业上市五巨头年报出炉:超一半亏损 低谷期扩张

截至3月28日,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中国圣牧和原生态牧业五大奶牛牧场运营商年报出炉,超一半企业出现亏损。优然牧业以186.94亿元位列第一,比第二名现代牧业的134.58亿元多52.36亿元。从营收增速来看,5家上市公司都实现了增长,优然牧业同比增长3.6%,现代牧业同比增长9.5%,澳亚集团同比增长3.2%,中国圣牧同比增长6.5%,原生态牧业同比增长5.66%">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牧业 原奶

截至3月28日,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中国圣牧和原生态牧业五大奶牛牧场运营商年报出炉,超一半企业出现亏损。当前,中国乳业面临宏观周期切换和乳业供需切换双重挑战,国内企业一方面在减少奶牛存栏数,另一方面在提升奶牛单产,原奶供过于求的问题仍没有完全改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调整供给端才能够调整供求关系,各大牧业上市公司正面临是否牺牲短期利益换取中长期盈利的博弈。

一半亏损

2023年,国内原奶价格不断下行,国内牧业五大上市公司的成绩单可圈可点,但营收和年内溢利相差很大,均增收不增利。

按营收排名来看,依次为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中国圣牧和原生态牧业。优然牧业以186.94亿元位列第一,比第二名现代牧业的134.58亿元多52.36亿元。澳亚集团、中国圣牧和原生态牧业的营收分别为39.24亿元、33.84亿元和22.09亿元。从营收增速来看,5家上市公司都实现了增长,优然牧业同比增长3.6%,现代牧业同比增长9.5%,澳亚集团同比增长3.2%,中国圣牧同比增长6.5%,原生态牧业同比增长5.66%。

按年内溢利排名来看,依次为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原生态牧业、澳亚集团和优然牧业。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年内溢利均为正,分别为1.85亿元和9461.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了68.1%和79.3%。原生态牧业、澳亚集团和优然牧业的年内溢利均为负,分别亏损3.4亿元、亏损4.89亿元和亏损14.53亿元,同比均由盈转亏。

关于亏损的主要原因,原生态牧业表示,年内受原奶需求疲弱影响,鲜奶平均销售价格略有下降。澳亚集团则表示,主要归因于其他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变动产生的亏损约6.68亿元,重大亏损乃主要由于计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时,假设原料奶价格下降所致。

对于业绩变动及今年供需关系是否改善的预测,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上述企业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低谷扩张

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国内奶价出现整体回落,到2022年和2023年,国内原奶价格不断下行。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信息显示,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从2021年末高点的4.38元/公斤下降至2024年2月的3.63元/公斤。

原奶价格不断下降,但国内玉米、豆粕、进口苜蓿等饲料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对于奶牛牧场运营商来说更为艰难。2023年中举行的奶业大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透露,“国内原奶行业亏损面已经超过60%”。到2023年底,行业内部有声音认为亏损面或已超过80%。

奶价下行的同时,上游产量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连续第四年保持6%以上的增长率。同时,我国奶牛年单产也提高到9.2吨,同比增加5.7%。据李胜利介绍,2023年前40位养殖集团存栏300万头奶牛,比2021年增长35%,集团化牧场奶牛存栏增长速度较快。

行业低谷期,上游却继续逆势扩张。过去一年,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中国圣牧和原生态牧业的奶牛存栏分别增加约8.3万头、4.5万头,1.3万头、1.2万头和1.3万头。

李胜利表示,“2024年适当压缩奶牛产能,自然增长率由惯性的3%下调到-5%,增加淘汰成母牛约30万头,每天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才能大幅缓解产能过剩”。

3月26日上午,在2023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向媒体表示,“在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奶价下行阶段,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跟自己较劲,持续激发内部潜力。从行业供给端来看,2024年增速估计只有3%—4%,核心还是需求端增速不振”。

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也指出,“当前,中国乳业面临宏观周期切换和乳业供需切换双重挑战,大宗产品成本高压力仍然存在,奶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何时转机

对于上游企业来说,何时能够扭转供求关系?此前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做过一次判断,最快去年底到今年二季度,供给关系能有所调整。

但宋亮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来看当时是判断失误了,2023年国内奶牛存栏数虽然约减少了100万头,但是奶牛单产仍在提高,奶量也在提高,原奶供过于求的问题仍没有完全改善”。

相较于原奶端的增长,终端乳制品销售额增长缓慢。根据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液态奶销售额仍在保持增长,同比增长了1.9%,其中线上渠道增长9.4%,线下渠道增长0.5%。

终端价格增长乏力,或与乳企打促销战有关。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商超发现,正值淡季,终端乳制品正在大力促销,如极致有机纯牛奶6元/件,买二赠一;极致全脂纯牛奶6.9元/件,买二赠二;精选牧场浓牛奶原价3.6元/件,促销价1.99元/件。

君智战略咨询行业部总经理陈方超表示,“此类行业中部品牌下滑压力中短期看依然存在,一是社会层面,中国出生人口数下滑及老龄化,致品类需求减少;二是竞争层面,疫情后各行业加速洗牌,唯有头部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三是消费层面,乳制品产品种类繁多,多对接健康、风味等多样化需求,需持续创新才能吸引消费者关注”。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供求关系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产能的调整以及政策环境等。如果市场需求能够持续增长,同时企业能够合理调整产能,那么供求关系可能会逐步得到改善”。

宋亮认为,“乳业不是一个富有弹性的行业,要调整供给端,才能够调整整个供求关系。原奶产量增长速度非常快,接近7%,但我们近20年的消费平均增长不到3%,就呈现出一个供过于求的状况。未来一到两年奶源可能供给会依旧过剩,导致原奶价格继续下行。对于大牧业来说依然难以支撑,原因在于下游乳业巨头等为了保证利润,在运营成本依旧很高的情况下,会重创牧业”。

宋亮建议,“对今年来说,短期内要迅速调整供给端,使整个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才能让终端价格有所反弹,这样单产的奶价和奶量才有价值、有利润。对于上游企业来说,要牺牲短期利益,来唤起中长期的业绩好转”。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标题:读财报|牧业上市五巨头年报出炉:超一半亏损 低谷期扩张,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