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玉米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田测产创新高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丰收时节,共享喜悦。  9月2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泾川县荔堡镇西关村博奥农业试验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观摩测产会在百亩水肥一体化玉米高产示范田里拉开序幕。  测产会现场,人头攒动,人们满怀喜悦,只为亲眼目睹这丰收的盛景。高产田内,一排排玉米果实金黄璀璨,粒粒大而饱满,整齐地排列着,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参与观摩测产的省市科技人员,有的专注地端详着玉米的品相,眼神中满是惊喜与赞叹;有的则兴奋地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丰收场景,还有不少人认真地收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丰收时节,共享喜悦。

  9月2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泾川县荔堡镇西关村博奥农业试验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观摩测产会在百亩水肥一体化玉米高产示范田里拉开序幕。

  测产会现场,人头攒动,人们满怀喜悦,只为亲眼目睹这丰收的盛景。高产田内,一排排玉米果实金黄璀璨,粒粒大而饱满,整齐地排列着,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参与观摩测产的省市科技人员,有的专注地端详着玉米的品相,眼神中满是惊喜与赞叹;有的则兴奋地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丰收场景,还有不少人认真地收集着相关资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测产专家组对示范田进行了实收实测。他们按照玉米测产标准,测量种植面积、玉米实收产量、出籽率、折合14%标准粮水分,最终折算出了实际产量。“亩产量达到了1310公斤!”专家激动地宣布结果,现场掌声雷动。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农民传统种植的玉米亩产量仅有 600 多公斤。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显著优势,其种植出的玉米粒粒封顶,增产增收效果令人瞩目,赢得了现场观摩人员的啧啧称赞。

  这不仅仅是一次产量的突破,更是平凉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平凉玉米面积逐步提升,平均年种植总面积14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674.3公斤,总产97.93万吨。为进一步提高平凉玉米单产水平、水肥资源效率和种植效益,市农科院一直积极引用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

  今年初,平凉市农科院、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侯鹏研究员的技术指导下,开展水肥一体化玉米高产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实施“土地精细耕整+耐密品种+宽窄行种植+导航播种+滴灌水肥精准供应”等集成技术,破解平凉以往种植密度偏低、田间管理粗放导致的产量不稳、水肥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高产的秘密之一是水肥一体。“每个地块都有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备,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传统方式相比,不仅节水、节肥,省工、省时,而且增产增效。”市农科院副院长张素梅介绍说:“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对玉米生长期实施精准施肥与给水,让玉米实现密植,达到高产。”

  高产的另一个关键是品种。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东表示:“要实现玉米单产的新突破,良法需配良种,品种亦是关键,今年水肥一体化项目,我们选的是经过甘肃省审定的我们博奥公司自己选育的种子博奥521,这个品种高产、优质,千粒重高达436克,综合抗性强、适宜密植,在陇东地区,大田生产以每亩4500株为宜。在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将原来玉米均等的行间距改为宽窄行的种植方法,种植密度可增加到7500株/亩,既可保证玉米的通风透光,又可提高玉米的水肥供给,最终实现了高产。”

  平凉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国钰告诉记者,“市农科院玉米课题组与博奥农业加强合作,今年着力做好百亩水肥一体化玉米示范田,通过技术实施,达到了亩产玉米1300公斤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完善提高,进一步优化技术集成,筛选适宜品种,制定出适宜在全市示范推广的旱作玉米水肥一体化生产新模式,在平凉进行推广种植,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据悉,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荔堡镇流转土地成立玉米新品种科研基地,研发选育博奥001、G977、H6662、博奥521、平选育1号玉米新品种,并通过甘肃省审定,这些新品种填补了平凉30多年来没有本地育种企业选育出玉米品种的空白,同时也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接下来,中国农科院、平凉市农科院、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将继续深度合作,更加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作物,促进土地充分利用、农业更好的发展,让村民得实惠、有盼头,助推乡村振兴。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标题:平凉玉米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田测产创新高,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