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机制,健全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盐碱地适应性利用制度。
作为大国粮仓的核心成员,农业是吉林闪亮的标签。
一片土地孕育了一方希望,沃土良田焕发着勃勃生机。
今年,吉林省将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粮食增产工作纳入省政府75项突破性工作之一,坚持稳面积和增单产两手发力,狠抓落实。
一系列举措,接续而来:
强化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执行生产者补贴差异化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狠抓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突出良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力提升措施资金投入占比提高由原来的5%提高到20%以上,并优先安排建设,今年有1098万亩发挥增产作用。
突出良种,推动高产品种扩面应用。全省高产玉米、大豆品种覆盖面积同比分别增加255.14万亩、33.35万亩。
突出良机,继续实行“优机优补”,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0.5个百分点。突出良法,以增产为核心推进高产技术扩面应用,在西部易旱区域新增“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105.18万亩,总应用面积达到706.56万亩,实施“一喷多促”面积达到2658.89万亩,同比去年增加1088.39万亩。
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再创历史新高。
长期以来,吉林省对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盐碱地的适用性利用也在持续进行中。
以粮食大县——梨树县为例,目前,“梨树模式”在梨树县推广300多万亩,实现了适宜区域的全覆盖;吉林省推广3000多万亩,区域实现了全覆盖;东北区域推广了8000多万亩,区域也实现了全覆盖。
端牢中国饭碗,肥沃的黑土功不可没。
为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全省上下也时刻牢记使命,不断突破。
近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建平乡金山堡村镇赉县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改善水田一期项目,三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对改良后的示范田进行收割......
经过收割、运输、称重、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量,按水稻高产创建实产验收办法计算及专家论证确认后,测产结果首年改良水稻亩产达到548.6公斤,该模式实现了盐碱地规模化首年改良破千斤,专家组一致认为,“重度苏打盐碱地全程绿色种稻改良技术”试验示范效果显著,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而这些,都是吉林盐碱地适用性利用方面取得不断突破的一个缩影。
植保无人机天上飞,无人插秧机地里跑,农情监测点田中立,物联大数据掌中握。
在吉林西部,盐碱地经过一年改良、两年的培肥地力,便可达到当地良田标准......
眼下,沃野千里,稻穗金黄。这片土地,依旧有着自己的“底色”,更有自己的“底气”!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