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创建于1763年。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利森之手。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也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经过
上世纪90年代,尼克·利森入职巴林银行,并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直到1992年,尼克·利森的手下的2个交易员接连犯错,损失高达800多万英镑。尼克·李森为了保住下属和自己的职位,并没有向上级报告错误,反而利用88888帐户掩盖了真相。
一天,为了争取日经指数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菲利普波尼弗伊,尼克·李森做了一次非常冒险的交易。他答应了菲利普不可能的价格,并将客户的风险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形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尼克·李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赚回损失。
……
就像上瘾一般,渐渐地,尼克·李森记入88888帐户的错误越来越多。每一次内部审计,李森都通过灌醉审计员蒙混过关。
由于大额亏损的压力,尼克·李森失去了对市场的分析能力,总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到了1995年,尼克·李森的损失已经达到了1亿6千万英镑,并在88888帐户上亏空5000万英镑。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日经指数出现了大幅度波动。李森极力购买日经指数,企图独自支撑市场,不料日经股价暴跌,这个努力彻底失败。同年2月23日,李森为巴林银行所带来的损失达到了86000万英镑,直接造成了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教训!尼克·李森失败的致命因素 (外汇邦 www.waihuibang.com > 外汇学院 www.waihuibang.com/fxschool/)
很显然,成功的经验也许是幸存者偏差,但失败的经历一定有其必然原因。错误本身就是一座金矿,投机之道就是认错之道。
有关巴林银行倒闭的种种原因,其他文章多从银行内部管理不力,风险控制不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下文主要从尼克·李森交易时心理层面的角度进行剖析。以便各位投资者借鉴参考。
1. 赌徒心态
当尼克·李森在1995年2月积累了6万多张日经指数多头(折合约100亿美金),他已经完全丧失交易员必须的冷静和客观,他不再有能力观察市场,却经常以为可以操控市场。
2. 逆势操作
善战者,先胜而后求战。基本面看,日本经济自1990年起开始衰退,已经不具备牛市基础。而尼克·李森逆势多头开仓,末平仓合约总值达270亿美元,包括购入70亿美元日经指数期货,犯了兵家大忌。在强大的趋势力量面前逆势而为,无异于螳臂当车,飞蛾扑火。
3. 时机错误
高明的交易者总是等待一方力量竭尽枯竭的时候,收获渔翁之利,给顽抗者最后一击。在一方力量仍然未到强弩之末的时候,贸然迎击并非明智之举。李森的多头成本大约位于18000附近。而李森在被新加坡警方抓获后一年,日经指数就展开了强力的单边反弹,最高反弹至22750的位置。可此时李森已在监狱中服刑,巴林银行也等不到这个艳阳高照的时刻了。
4. 没有纪律
投机导师利弗莫尔说过: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那么现在他应该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改正错误,不要一错再错。1994年8月至1995年1月,日经指数一路下挫,跌破多条关键支撑线,在巨大的风险来临时,李森却未能严格执行纪律及时平仓止损,最终一步步走向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