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消息汇】2024.1.16 星期二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目录一、昆仑信托总经理江昱洁:产融结合发力引领“能源信托”新征程二、昆仑信托:坚定“能源信托”目标 筑牢转型发展根基三、信托公司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专访中诚信托信托事业一部副总经理丁为立四、集合信托市场持续升温 年末收益率现“翘尾”行情五、10家信托公司A股“交卷”后行业分化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目录

一、昆仑信托总经理江昱洁:产融结合发力引领“能源信托”新征程

二、昆仑信托:坚定“能源信托”目标 筑牢转型发展根基

三、信托公司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专访中诚信托信托事业一部副总经理丁为立

四、集合信托市场持续升温 年末收益率现“翘尾”行情

五、10家信托公司A股“交卷”后行业分化格局显现:六成营收净利明显下滑,政信业务为正增长关键

昆仑信托总经理江昱洁:产融结合发力引领“能源信托”新征程

来源:上海证券报 马嘉悦2024-1-16

《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简称“三分类新规”)在2023年的正式实施,为信托业指明了方向,各家信托公司亦加速回归本源业务,探索更稳健、更健康的发展之路。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昆仑信托卸掉沉重的历史包袱,主动拥抱变化,紧紧围绕石油化工等能源产业链和生态圈,确定了产融结合的基本定位,开启了“二次创业”能源信托的新征程。

“信托的本质是信任与托付,未来昆仑信托将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在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为委托人持续创造价值,不负‘信托’二字。”面对昆仑信托未来如何蜕变的提问,昆仑信托总经理江昱洁如是说。

求本溯源:信托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分类新规”的正式落地,进一步指明了信托行业回归本源的方向。

和众多业内人士一样,江昱洁眼中的信托行业虽然现阶段面临转型的挑战和阵痛,但他仍看好信托“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金融行业,信托在助力实体经济建设、支持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信托制度独有的优势,更是在服务人民、保障民生,缓解实体经济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发挥金融属性功能上,信托相比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金融资管机构更具鲜明特点:一是隔离性,信托资产有别于其他资产,其独立于委托人和受托人资产并受法律保护;二是他益性,委托人和受益人可以为同一对象,也可以不同;三是多样性,委托资产的种类多样,不限于资金;四是定制性,能够根据委托人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五是灵活性,可跨市场进行资产配置,且股、债、混合等方式均可。在监管明确的限制范围内,信托架起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市场之间的通路,信托公司也成了资金融通的主体及市场经济的实践者。”江昱洁说。

不破不立:转型开启“二次创业”

当前的信托行业,整体面临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阵痛”。持续的风险化解工作,也成为众多信托公司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拉开转型大幕的昆仑信托,在迈上“二次创业”征程的同时,也着力积极化解风险,为再次出发铺平道路,打牢基础。

江昱洁坦言,早在2021年2月,公司就全面停止了某些热门领域的高风险信托业务,2023年6月,暂停监管不鼓励的信托行业投资比较集中的信托业务。同时,公司还对过去所谓的融资类信托、金融同业信托、事务管理类信托、房地产信托和资产证券化信托业务的风险进行全方位排查,确保业务稳健合规、风险可控。

江昱洁表示,虽然处置风险让公司的经营业绩数据变得“难看”,但公司因此甩掉了历史包袱,为“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目前取得的进展看,近年来,昆仑信托正从标品信托、慈善信托等多个领域入手,逐步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方向和监管要求的业务体系。以标品信托业务为例,昆仑信托相关的产品线涵盖现金管理类、纯债类、“固收+”类、股票、TOF等多个产品,目前主动管理规模近百亿元。同时,公司还持续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目前存续规模也有几百亿元,并适当向Pre-REITs和公募REITs业务延展。

慈善信托业务亦是昆仑信托的一大亮点。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昆仑信托在民政部备案的慈善信托共计近80单,总备案规模约1.2亿元,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备案40余单,新增备案规模约7700万元,在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改革创新:加快能源信托转型步伐

在行业转型过程中,如何锻造差异化优势,成为每家信托公司的必答题。对此,昆仑信托的答案是:以能源特色为发展方向,围绕石油化工等能源产业链和生态圈,重点发力产融结合业务。

江昱洁表示,在产融结合发展路径上,昆仑信托将依托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链资源,充分发挥信托跨市场的资源整合平台作用,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类问题。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主业单位和油气化工产业链客户提供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据江昱洁介绍,昆仑信托的产融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一是在油气和新能源领域。昆仑信托可以连接资金、开发方和油气田公司等企业,助力油气产业增储上产。在当前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均向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昆仑信托也积极布局投资碳综合利用、储能、锂电等领域。同时,还利用家族家庭、公益慈善等信托业务模式为油气及其产业链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在炼化和新材料领域。昆仑信托助力炼化企业实现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有机材料型”转型,解决国内炼化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大宗产品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三是在油品和化工产品终端销售领域。昆仑信托利用信托制度优势,通过精心设计商务模式,引入外部资源和资金,实施有效的市场化营销策略,盘活了多座低效加油站,使合作各方从中受益。此外,昆仑信托助力部分地区企业加油站升级改造,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探索加油站低碳转型的发展道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昆仑信托:坚定“能源信托”目标 筑牢转型发展根基

来源:金融时报 胡萍2024-1-15

2023年是昆仑信托全面建设“能源信托”的开局之年,公司管理信托资产总额实现一定幅度提升,同比增长70%。据了解,昆仑信托依托产业背景,坚决落实监管要求,坚定回归信托本源。公司明确了产融结合的基本定位,以打造差异化竞争的能源信托为发展目标,服务主责主业,实现系统性战略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努力建设成为产融结合国内一流的能源信托公司。

2023年,为进一步筑牢转型发展根基,昆仑信托在事业部制改革初步到位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据了解,昆仑信托秉承专业划分、条线管理和深耕区域的原则,在重点推进产融业务基础上,事业部内部建立了产融、理财、家族、标品等多个专业条线团队,进一步明确各事业部业务特色与定位,从组织上保障能源信托战略的执行。

据了解,为全面打造能源信托,昆仑信托在“二次创业”的号召下,深入主业单位和产业链客户拜访交流,了解需求,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着力解决主业难点、堵点、痛点,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产融业务。目前,昆仑信托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寻求产融合作机会,总结成熟业务模式复制推广,扩大“以融促产”效应,产融业务从探索尝试阶段全面转入发力突破阶段,目前产融业务已初具规模,占公司管理信托资产规模的10%左右。

为实现全面转型,昆仑信托在产融结合基础上,坚定回归本源,推进标品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并研究布局养老信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据了解,昆仑信托与多个理财子公司和证券公司建立合作,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品业务体系,产品线已日臻齐全,涵盖现金管理类、纯债类、固收+类、股票、TOF等产品。该公司持续推进家族信托,项目个数与规模均实现了倍数级增长;大力开拓慈善信托,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确立领先优势,积极加入行业枢纽型慈善组织,成为宁波市慈善联合会和西安市慈善会的常务理事,与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建立合作机制,为政府主管部门和慈善组织发展慈善信托提供系统支持,带动慈善信托应用与普及。

面对未来,昆仑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主业、深耕实业,坚持低风险偏好,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同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精准计提资产减值,有效夯实资产质量,为转型发展筑牢根基,向建设产融结合国内一流的能源信托公司迈进。

信托公司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专访中诚信托信托事业一部副总经理丁为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婧2024-1-12

自2013年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普惠金融在中国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步伐。

作为金融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于普惠金融领域大有可为。伴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领域的政策鼓励、引导与支持,多家信托公司积极投身普惠金融领域,中诚信托便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中诚信托自2015年开始进军普惠金融业务领域,至今已有8年的展业历史。近年来,该公司将小微及消费金融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深耕互联网场景下的小微及消费金融业务。截至目前,中诚信托已创设并管理近百个普惠金融类信托项目,累计放款规模超过2000亿元,累计服务个人及小微企业(主)超过5亿人。

得益于多年来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持续投入,中诚信托普惠金融业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沉淀。

“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这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难点所在。”中诚信托信托事业一部副总经理丁为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要始终将商业可持续性作为开展普惠金融的核心原则之一,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设置有效的市场激励方式,来调动各项社会资源发展普惠金融,要减少使用行政摊派方式下达普惠金融任务,因为其很可能会导致激励约束机制失效,增加金融风险,使得商业不可持续。此外,还应设置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将市场上各类参与主体都纳入评价考核体系,并给予对应的激励。

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是难点所在

《21世纪》:如何解读“高质量普惠金融”?

丁为立:高质量普惠金融,核心在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质量要高,质量的高低,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切实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高质量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入手观察:

第一,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是多元化的,包括账户、支付、储蓄、信贷、保险、基金、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需要不断提高普惠金融产品种类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享受到对应的金融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重点是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转移人口、新市民等特定群体也可以享受便利、可得的金融服务,构建针对这些特定群体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这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难点所在。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并非指以优惠的价格提供金融服务,而是指以合理的价格来提供金融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可以负担得起,这些价格可以通过监管指导价格、法定利率限制等来适时调整。普惠金融并非财政补贴或社会救助,它必须建立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只有商业可持续,才能充分利用市场的机制和力量来扩大普惠金融的供给,并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服务供给是有成本的,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而普惠金融重点关注的特定群体获客成本较高、经济实力整体偏弱使得信用风险整体偏高,这意味着向这部分特定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风险较高。为了增强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则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改进业务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深化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应用,让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更低、更加有效,推动普惠金融的价格不断走低,实现收益与成本及风险的平衡。

第三,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更有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普惠金融开展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要做到依法、合规,注意风险防范,特别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防控到位,加强自身风控能力建设,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精准识别重点关注的特定人群的欺诈风险、信用风险等,确保金融机构自身业务风险可控,做到金融服务到位,风险防控到位,实现商业可持续目标。

第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压实金融机构责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方面推进将金融知识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金融素养,培育其选择适当金融产品的能力,能正确评估和承担自身风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如规范乱收费行为、不当催收行为、个人数据采集和使用行为等,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畅通投诉渠道,妥善解决金融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降低获客成本、风险成本及资金成本

《21世纪》:如何提升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丁为立: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小额、分散、高频的特点,导致单位成本较高,单位产出偏低,同时,其主要受众群体为长尾客群,信用风险偏高,使得业务风险成本较高。

因此,其面临的商业可持续难题主要可归结为两点:获客成本与风险成本。对于信托机构来说,其需要募集资金来开展普惠金融,因此还增加一项:资金成本。提升普惠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可从降低获客成本、风险成本及资金成本角度来下手。

第一,降低获客成本,金融机构可通过规模化、数字化的运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减少人力成本支出,用大批量的客户规模来摊薄个体获客成本,并通过技术优化提升运营效率、压降运营管理成本,实现成本可控。

第二,降低风险成本。金融机构需要提升自主风控能力,持续加强资产管理,完善风控技术,做好长尾客户场景的风控管理,将资产端的不良率控制在可容忍目标范围内。

第三,降低资金成本。信托机构利用信托优势,设置灵活交易结构,打通普惠金融资产流通全链条,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引入低成本资金,降低资金端成本。

《21世纪》: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怎么去平衡好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两者的关系?

丁为立:首先,各类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好自身的整体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并以此为指导来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其次,牢记安全发展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风险防范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在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普惠金融,这就对金融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包括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完善的科技系统能力及风控能力。

最后,在方法上可采取试点方式,对于新的业务品种、新的业务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先试点,在小范围内进行尝试,持续观察表现并不断总结,将风险控制在小范围内。

信托服务使得普惠金融内容更多元化

《21世纪》:这些年来,信托行业的普惠金融业务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主要有哪些创新与成效?

丁为立:第一,普惠金融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在流贷模式上,新增联合贷模式、助贷模式甚至直营模式。随着业务的深入发展,信托公司不断介入底层普惠资产的风控,拓展了联合贷模式和助贷模式,联合贷模式即信托公司与有贷款牌照的金融机构按照约定比例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向个人或小微企业直接发放贷款,用于消费、生产经营;助贷模式即信托公司与贷款服务机构合作,信托全部出资向个人或小微企业直接发放贷款。甚至有些信托公司已尝试直营模式,即无需借助贷款服务机构,利用自身业务资源自主获客、自主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并进行贷款的发放与管理。

第二,普惠金融资产流转模式更趋成熟。近年来,信托公司积极创新,基于科技手段对底层的小额分散资产打标确权,实现底层资产在各产品、各交易场所流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引入多元化、低成本资金,助力普惠金融业务的良性循环。

第三,底层资产的品类及场景更加丰富。近些年,底层资产的品类及场景更加完善,除了个人房抵贷和消费贷外,还包括车贷、供应链应收账款及票据类资产等,部分信托公司利用股东产业背景优势,还尝试开展农资贷,瞄准传统金融机构较难覆盖的下游的农资经销商和农民群体设立一系列的普惠金融产品,专门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贷款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场景不断丰富。

第四,数字科技能力及主动风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托公司开展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与贷款服务机构合作来线上获客,走数字化经营模式。近年来,信托公司逐渐摆脱对资产方信用增信的依赖,不断深入对底层资产的风控管理,通过持续的开发投入,数字科技能力不断增强,自建系统满足多种场景下从进件、审批、放款、贷中及贷后等贷款全周期管理,能够有效承接互联网头部平台推送的高频、巨量的业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同时在风控系统、数据仓库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独立自主地对底层资产(贷款申请主体)进行风险评估,接入多维度的外部数据源,搭建有效的风控模型并不断迭代,防欺诈风险及识别信用风险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五,普惠金融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除了上述发生在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下的显著变化外,近年来,信托公司还大力开展其他类型的普惠金融服务,如公益慈善信托,以及资产服务信托下的家族信托、家庭信托、保险金信托、特殊需要信托,向特定需要人群提供信托服务,使得信托服务逐步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使得普惠金融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

《21世纪》:要发展好普惠金融业务,信托公司自身未来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设?

丁为立:一是继续加强信息科技系统建设。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业务,遵循小额、高频、分散的业务逻辑,其必须基于强大的科技系统才能开展,需要信托公司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不断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二是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建设。普惠金融业务主要是面向C端的零售业务,与信托公司传统的对公业务不同,需要为其构建适合其特点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方案,不断加强风控能力、贷款中后期运营管理能力建设。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部署独立风控策略,并不断优化风控模型,实现收益与风险控制的最佳平衡。从贷前调查、风险审核以及贷中和贷后的资产监控及风险预警,多方位、全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普惠金融业务的逾期率和坏账率,为业务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集合信托市场持续升温 年末收益率现“翘尾”行情

来源:上海证券报 聂林浩2024-1-15

2023年最后一个月,集合信托发行市场和成立市场双双以冲高之姿收尾。

近日,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1097.6亿元,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699.2亿元,环比均大幅增加。然而,从产品分类来看,标品信托规模不增反降,非标信托规模则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受到年末资金面趋紧以及信托公司冲量让利等因素影响,非标信托收益率出现“翘尾”行情。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共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355款,环比基本持平,发行规模为1097.6亿元,环比增加37.5%。去年12月共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714款,环比增加5.56%,成立规模为699.21亿元,环比增加46.46%。

不过,在信托产品整体规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去年12月标品信托成立规模明显下降,非标信托的成立规模则大幅增长。同源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标品信托成立规模为174.67亿元,环比减少12.41%,非标类信托成立成立规模达524.54亿元,环比增加88.68%。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表示,管理规模是信托公司重要的考核指标,年末是信托公司冲规模的重要时点。标品信托在资金募集上对银行等渠道的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在年末业务冲量时段表现相对乏力。此外,标品信托中规模下降最明显的是权益类产品。去年12月A股走势疲弱,市场情绪低迷,因此权益类信托产品资金募集相对困难。

从资金投向来看,金融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占比下降,房地产、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三大领域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占比显著上升。具体来看,去年12月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环比大幅增加627%,但绝对规模仍较小,仅为25.2亿元;工商企业信托规模翻倍,基础产业信托成立规模增长超六成。

因年末非标信托发力,相关产品平均收益率出现“翘尾”。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去年12月非标信托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49%,环比提高0.06个百分点;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66年,环比缩短0.03年。

分析人士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年末部分信托公司为了完成全年目标,会主动让利给投资者,从而引起收益率短暂上行。同时,12月资金利率波动较大,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明显增加,跨年资金需求旺盛导致资金利率明显走高,带动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上行。

不过,非标信托规模在2023年末大幅冲高并非常态。从今年首周的情况来看,非标信托成立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同源数据显示,今年首周共有135款非标类产品成立,环比减少56.87%,成立规模仅37.40亿元,环比减少79.13%。喻智认为,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今年首周非标信托产品成立规模显著下降,冲规模的情况将告一段落。

百瑞信托表示,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趋势是投资类产品规模扩大、融资类产品规模下降,证券投资产品是投资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投资者的配置,百瑞信托认为FOF产品因仓位灵活,策略攻守兼备,可适当配置以博取权益市场收益。此外,可关注债券类证券投资信托和固收类信托产品,随着信托公司回归本源、打破刚兑,固收类信托产品将日益稀缺,将此类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的“增项”。

10家信托公司A股“交卷”后行业分化格局显现:六成营收净利明显下滑,政信业务为正增长关键

来源:财联社 郭子硕2024-1-15

标题:【信托消息汇】2024.1.16 星期二,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