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报告】环境篇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市场环境2022年,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各类突发性事件频发,使全球宏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具体战略部署。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2年中央经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市场环境

2022年,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各类突发性事件频发,使全球宏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具体战略部署。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新环境、新形势、新政策也正在催生信托业的新发展格局。信托行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及人民性,坚守信托本源定位,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托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国家战略部署的加速推进,以及“信托业务新分类”等政策的落地,将为信托行业的转型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整体经济环境

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经受住多重考验,实现稳健增长,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新动能不断增强,为资产管理行业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大资管产业链的机构端、资金端、资产端、服务端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市场和客群需求发生着结构性变化,也对信托行业转型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货币供给方面,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25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022年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不确定加大、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等导致居民倾向于增加储蓄,未来在经济持续复苏回暖趋势下,资管机构通过多渠道引导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转化的潜力巨大。

融资需求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回暖。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较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为数据以来最低水平。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 68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 74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 003亿元,同比少减1.41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05万亿元,同比少1.24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 07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少376亿元。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人民币贷款仍是主要支撑因素。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出现大幅少增,与疫情冲击下企业资金需求意愿不强、年末债券市场波动等因素有关。

资金利率方面,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资金利率呈下行趋势。2022年央行还分别在1月及8月两次“降息”,累计下调7天期逆回购(OMO)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20BP,进而引导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0.15个、0.35个百分点。4月至年末,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均值低于政策利率,即2.00%的7天期逆回购(OMO)利率。债券市场各券种的全年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均低于上年。在利率中枢长期下行背景下,资管机构如何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和优质资产挖掘为投资者创造合理收益是转型发展中要面临的重要考验。

金融体系方面,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总体稳健,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2022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19.64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79.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3.11万亿元,同比增长6.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7.15万亿元,同比增长9.1%。服务重点领域方面,制造业各项贷款新增4.7万亿元,增量为上年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3.6%;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

机构端:转型持续深化,竞合格局演变

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银行、信托、券商、保险、基金等多类机构并存、竞争与合作并举的市场格局。2022年末,大资管行业规模已达到140万亿元。自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产业链上各类资管机构加快转型,依托专业能力特色化发展,市场格局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如表1-1所示。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在投资领域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显著增长。在资金端具有明显优势的保险资管实现快速发展,银行理财凭借着渠道端优势,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信托、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步入了深度转型调整阶段。

展望未来,大资管、大财富产业链上资金端的财富管理机构、产品端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端的投行机构以及各类资产托管/保管/外包服务机构均迎来蓬勃发展机遇,并且各类机构逐步形成基于制度定位、价值链能力互补的良性竞合关系。资管机构要在产业链中领先,不仅要在价值链特定环节打造比较优势,还要积极与其他机构广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例如,银行理财子拥有广泛的客群基础和渠道资源,但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相对不足。保险资管更加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对长久期、绝对收益资金的投资具有丰富经验,但资金端较为依赖母公司,市场化资金开拓不足。券商资管的优势在于其母公司在卖方研究和投行领域积累的投研能力。券商的网点渠道也是其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基础。公/私募基金主动管理能力领先,在产品端和资产端具备一定优势,但渠道端相对依赖外部。

信托行业在新业务分类下,立足受托人定位,推动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有机联动,一方面,可以在大资管、大财富产业链多个环节实现特色发展。在资产端,信托多年来在一些资产领域形成了特色化的资管能力和资源禀赋,与券商等机构合作推动相关资产走向资本市场、公开市场,可形成优质稀缺投资标的,获取超额收益。在产品端,可以资管产品受托服务为基础,积累各类机构与产品的资源和数据,跨市场、跨品种、跨期限遴选金融资产与产品,运用好FOF、“固收+”等策略,分散风险同时获取相对稳定收益,打造特色产品。在资金端,围绕直销与代销、个人与机构客群,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私人银行、第三方财富、家族办公室、券商私行、保险公司等合作,打造受托人服务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信托还可以在更广泛的社会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兼顾金融功能与社会功能,信托功能的社会性与普惠化显著增强,未来将在资产安全托管、风险隔离、化解社会问题、完善社会治理、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独特价值。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浪潮已经涌来,将引领众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革命性变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资管、投研、投顾、营销、客服等领域的应用正加速落地。信托行业将业务转型和数智化的深度融合将驱动信托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给行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标题:【发展报告】环境篇,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