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益观点丨信托公司如何把握资本市场新机遇?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信托等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信托业正迎来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重要节点。本文中粮信托良益研究院将探讨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现状、优势、挑战及应对策略,揭示信托业如何在新政策引导下,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服务建设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信托等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信托业正迎来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重要节点。本文中粮信托良益研究院将探讨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现状、优势、挑战及应对策略,揭示信托业如何在新政策引导下,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现状

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权益类投资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法两规”出台初期(2006年前后),其时信托公司就已大规模开展阳光私募业务,这也是信托公司大规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信托公司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本市场投资经验,人才团队、投研力量以及专业能力都具备了相当水平。

近年来,信托行业加大转型力度。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落地实施,使得信托资金对资本市场的配置需求显著增强。目前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设立资产管理信托,通过主动管理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二是提供服务信托业务。资产服务信托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定位的主流业务和核心业务。在此类业务中,信托公司可以承担受托服务职能,负责执行投资指令、估值、清算等服务类工作。

从业务实践来看,证券市场已成为信托行业重要的投资领域,证券投资类业务成为信托行业在新三分类背景下,转型速度最快、规模最大、增速最高、转型切入点最快捷的一类业务。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资金信托总规模为17.38万亿元,其中投向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合计为6.60万亿元,合计占比37.97%,是权重最大的信托资金投向,比三季度增加了3个百分点。从证券投资信托的配置类型分析,组合投资占比71.61%,二级市场占比25.40%,信托公司专业化的资产配置能力逐步增强。

   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优势

信托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一支生力军,具有先发优势以及新三分类政策导向下的后发优势。信托公司应当充分把握自身优势,更坚决地参与到资本市场业务中去。

其一,相比其他资管机构,信托公司在长期非标业务的基础上积累了信用价值发现的能力。信托公司通过信用风险管理敢于更多配置较高收益的固定收益产品,从而使得整个资产配置组合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并且在信用风险资产上的配置分散度会更高,为投资者在“收益-风险”产品图谱上提供了广泛选择。

其二,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和灵活性。借助固收+策略,依托市场中成熟的股票多空对冲、股票多头、市场中性、事件驱动等多方位策略的组合,根据资金久期、收益率、波动率等目标约束打造不同特色的组合产品系列。

其三,信托制度具有财产隔离与财产管理功能,在财富保障与传承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兼顾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理想金融工具。信托公司可以家族信托、家庭信托、保险金信托、专户信托理财服务、慈善信托等财富管理业务为抓手,将信托服务和信托理财深度有机融合,为客户提供传承、分配、财产监督、资金结算等个性化服务,开拓出一条相较于其他资管公司具有特色化和差异化的产品体系。

   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存在的自身问题

总的来说,信托公司在由传统非标融资向标准化、净值化投资转型的过程中,仍需在与各类金融机构的竞争中不断提升投研、产品设计、客户与渠道开拓以及风险管控等关键能力。

一是信托公司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弱。信托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领域尤其是主动管理类业务的投资和研究能力都相对匮乏,面临投研体系缺失、资本市场人才不足、业务资质和对冲工具不全、金融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等问题。

二是信托公司数字化建设仍在路上。信托公司业务持续增长带来的管理规模大幅增加、投资标的日趋复杂等情况考验着信托公司展业的广度和深度。例如,证券服务信托需要对IT系统进行大量投入,以支撑客户广泛、数据海量、交互高频、服务期长、服务多样的服务信托业务。相较于资本市场业务对信托公司数字化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而言,信托公司数字化建设仍存在明显的“赤字”。

三是信托公司原有风控体系和评审体系难以适用于标准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与非标业务的事前审批不同,标品业务的风控主要是事中跟踪和事后评价,包括禁止投向、各种集中度限制等。目前多数信托公司都在重构匹配业务转型的风控体系和评审体系,但仍需要时间磨合和考验。

四是信托公司原有组织架构难以适应发展需要。由于资本市场业务对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投资交易、运营管理的时效性的要求更高,以原有非标业务为基础的组织架构通常不能满足资本市场业务发展需要。例如,证券服务信托对运营管理能力要求高,需要加强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在组织架构的设计上应主要包括业务拓展、风险合规管控监督与运营管理三大职能。这要求信托公司加快迭代组织架构。

  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业务

存在的外部障碍和建议

信托公司应当针对上述问题苦练内功,积极抓住资产市场业务机会,进一步转型发展。同时信托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环境和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呵护,在具体展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

(一)资产服务信托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1、家庭服务信托的资产配置范围需要新增衍生品类。

根据信托业新三分类政策要求,“家庭服务信托投资范围限于以同业存款、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股票为最终投资标的的信托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公募资产管理产品”。在展业过程中,发现家庭服务信托配置层缺乏可用的对冲工具,使得配置产品完全暴露在股市、债市的BETA风险下,资产配置层的投资操作有一定压力。我们建议在家庭服务信托投资范围中加入特定类别、一定比例的衍生品,以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平滑资产配置投资波动。

2、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需要自律准则和全链条发展。

在资产证券化价值链条中,具有话语权的更多是提供信贷资产的商业银行或牵头承销的券商,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或分销商影响力较为有限,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服务费率持续走低,盈利空间严重不足。我们建议增强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信托行业自律准则,以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截至目前,多数信托公司获批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但仅有2家信托公司获得在交易所担任企业ABS计划管理人的资格,12家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质。随着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及投研能力建设的提升,信托公司积极探索构建全能型资产证券化业务体系,债券承销资质是制约信托公司发展全链条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原因之一。同时,因为没有ABS承销等相关承销资格,信托公司申请PPN承销资格也受到限制。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授予信托公司ABS承销资格,重新开放申请,同时允许信托公司根据实际需要申请资质,在不同资产承销资质上不要添加层层相扣的附加条件。

(二)资产管理信托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1、国债期货交易资格、收益互换协议主体等业务资质。

固定收益业务如果无法做国债期货,将难以对冲利率风险。衍生品交易资格需要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申请,但截至目前,信托公司获批的均为股指期货交易资格,尚未有信托公司获得商品期货及国债期货等其他期货交易资格。

目前信托公司还不能像券商和基金那样作为主体签署收益互换协议,使得权益类业务信托运作范围受到限制。场外衍生品交易资格需要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申请,目前还没有发给任何信托公司。此外,信托公司在交易系统上相比基金、券商差距较大,不能直连交易所,都是在券商交易端做接口,有数据错误或者不及时的风险。

固收类、权益类业务都是信托公司正在大力开展的转型业务,我们建议信托公司能够取得上述相关业务资质。

2、证券服务信托在开户、审查和审计等方面的豁免。

证券服务信托由于业务特点通常会涉及标品双层结构(上层为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计划或信托计划),实操中也难以在银行间市场开户。证券服务信托是信托公司正在大力开展的转型业务,设立初衷主要为委托人提供运营、交易、估值、清算等服务,建议对其固有的标品双层结构在银行间开户便利、合格投资者穿透审查和人数计算、审计报告工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关于PE业务的建议

鼓励长期资金入场:鼓励长期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投资,为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市值稳定提供长期资金、产业赋能等多方面支持。适当放松上市公司协议转让价格限制,引入与承诺不减持期限相关联的转让价格调整机制。

支持优质资产入市:加快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速度,支持产业链并购重组,鼓励优质资产以合理估值进入资本市场。

提升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加速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批速度,放宽战略定增(锁价定增)投资人认定标准,支持有战略协同长期资金折扣入股,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设置所得税相关的鼓励政策:对于以定增等形式参与资本市场的股权投资基金,设置与锁定期相关的所得税减免额度及政策。

建议继续支持解决三类股东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随着信托业务新三分类政策的落地实施,信托资金对资本市场的配置需求显著增强。信托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也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投研能力、配置能力、产品能力和风控能力,稳步提升参与资本市场的专业化管理能力和受托服务能力,在大资管市场中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资本市场。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信托业协会、各信托公司年报、用益信托、wind等公开资讯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做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内部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题:良益观点丨信托公司如何把握资本市场新机遇?,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