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课堂 | 理财投资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购买资管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刚性兑付。所有的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即使是购买了宣称保本的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和券商保本收益凭证也应当关注银行和券商的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误区二:购买过去收益率高的绩优产品,就可以继续获得高收益。历史收益率不能代表未来,对历史收益率异常高且净值波动又

误区一:购买资管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刚性兑付。

所有的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即使是购买了宣称保本的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和券商保本收益凭证也应当关注银行和券商的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

误区二:购买过去收益率高的绩优产品,就可以继续获得高收益。

历史收益率不能代表未来,对历史收益率异常高且净值波动又很小的产品更应当保持一份警惕和质疑。大量事实证明,在“行情很好”的时候进场很可能就是高位接盘。

误区三:投资行为短期化和情绪化,追涨杀跌更容易赚到钱。

普通自然人如果跟着趋势频繁买卖,容易赚小钱赔大钱,并且会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例如看似不高的认购费、交易手续费、赎回费,最终很可能得不偿失。

误区四:投资所谓的明星投资经理管理的产品就一定可以赚钱。

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真正的明星投资经理,普通投资人经常错把相对收益看成绝对收益。投资其实是一项专业度很高的工作,要合理区分市场自身的收益、投资能力带来的收益和投资运气带来的收益。很多时候,甄别出真正优秀的投资经理和防范东郭先生并非易事。

误区五:规模越大、名气越大的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就越出色,就更能获得收益保障。

产品管理规模与产品收益并非正相关。有大量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在产品规模超过合理规模边界后,规模越大收益率越低。不同的资产类型和投资策略,合理规模边界也不同。

误区六:权益产品的超额收益率很高就一定说明具备出色的投资能力。

管理人押注风格和行业赛道,可能会在某些年份表现出相对于基准指数较高的超额收益,但这种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风格偏离和行业偏离,不足以证明其出色的投资能力。

误区七:认为有净值波动就一定会投资亏损,没有净值波动就一定不会投资亏损。

正常小范围的净值波动可能是受到各种随机因素扰动影响而产生,在随机因素消除后产品净值就可能恢复正常。而非标债权、股权投资等运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虽然没有净值波动,但可能会蕴藏巨大的信用风险和到期无法退出变现的风险。

风险提示:以上针对理财误区的分析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客户应当结合对具体投资标的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认知和综合的分析,才能得出最终的投资决策意见。

标题:消保课堂 | 理财投资的常见“误区”,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