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细则:
定义: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适用范围:打击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适用本法。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法律责任:针对不同主体,《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了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构建起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全方位责任体系,使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责任体系更加科学、全面,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系统治理。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违反本法规定,由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前款行为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六条进一步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造成他人损害的,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各方职责:
1. 国务院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确定反电信网络诈骗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治理。
3. 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负责本行业领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4.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依法防范、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5. 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
电信业务经营者需严守通信安全防线:
电信业务经营者具体职责包括:
1、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
2、办理电话卡数量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
3、重新实名核验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
4、不得向未通过风险评估用户销售物联网卡;
5、规范真实主叫号码传送和电信线路出租;
6、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相关的设备、软件。
金融行业需筑牢支付安全屏障:
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具体职责包括:
1、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
2、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
3、建立开立企业账户异常情形风险防控机制;
4、建立完善对异常账户、可疑交易监测机制;
5、完整、准确传输交易信息,保证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和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
6、配合公安机关依法采取的涉案资金查询、止付、冻结、解冻、返还措施。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需承担安全保障的法律义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具体责任包括:
1、提供互联网接入、网络代理等网络地址转换、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云服务、内容分发服务、信息、软件发布服务、即时通讯、网络交易、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发布、广告推广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2、限制、暂停涉诈异常账号相关功能;
3、设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应当办理许可或者备案手续;
4、核验域名注册、解析信息、互联网协议地址真实性、准确性,实现对域名解析、跳转、转换记录的溯源;
5、不得出售、提供个人信息;
6、不得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
7、履行合理注意义务,监测识别、处置利用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业务从事涉诈支持、帮助的有关活动;
8、公安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法调取证据时应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结语:
防范电信诈骗,每个社会公民应注意提高防范意识,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
不透露: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不转账:要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挽回损失。
让我们一起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法懂法 守护“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