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研究
基础产业信托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托公司积极开展相关业务,现已成为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今年上半年以来,基础产业信托的发展状况存在一定波动,主要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与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转型和非标政信市场逐步弱化也在影响基础产业信托的发展。
当前基础产业信托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是基础产业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及占比高于去年同期,但今年上半年具有波动性。根据用益信托网数据,2024年上半年基础产业信托成立规模1,557.45亿元,同比增加27.73%,规模占比43.71%,同比提高7.48%;从各月成立情况看,自2023年10月起基础产业信托成立规模和占比大幅增长,2024年以来,单月成立规模和占比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本年度成立规模占比超过40%,是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市场的第一大领域,但其成立规模和占比在今年二季度以来有所波动。基础产业信托的逐步收缩与当前地方政府化债政策关联紧密,主要原因是随之而产生的底层资产供给减少和融资成本下行。
二是基础产业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小幅上升,增长趋势平稳。根据用益信托网数据,2024年上半年基础产业信托成立数量2,506个,同比增长18.77%,成立数量占比38.73%,同比提升5.44%;从各月成立数量看,基础产业信托的成立数量自2023年以来波动上升,单月成立数量与成立规模保持一致趋势,今年以来单月成立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基础产业信托产品的成立数量及占比均显著高于房地产、工商企业及其他领域。
三是二季度以来基础产业信托收益率下降较明显。2023年,基础产业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相对稳定,总体在6.55%-6.75%的区间,区间内小幅波动,2023年5月达到6.74%的高位。2024年二季度以来,政策及市场变化较为明显,基础产业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发生下滑,至6月下降至5.74%。根据用益信托网数据,基础产业信托的预期收益率略低于房地产信托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工商企业及金融集合信托的预期收益率。目前融资平台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基础产业类相关项目收益下滑明显,从信托角度看,基础产业信托是非标信托业务的重要部分,成立规模及占比超过一半,收益下行对非标信托业务的整体预期收益率走势影响较大。
四是基础产业信托投向地区集中于较发达省份,特别是江苏省。根据用益信托网数据,2024年上半年基础产业信托资金主要投向江苏省,但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在缩小。就区域而言,在当前地方政府化债的背景下,重点化债区域的相关业务明显收缩,江苏省、陕西省、浙江省和山东省是信托公司基础产业信托重点地区,其化债情况较好,风险相对可控,但6月浙江省基础产业信托大幅增加,或与监管政策相关。
影响基础产业信托发展现状的主要因素
一是信托公司长期业务发展的积累。长期以来,由于风险相对可控、收益稳定较好、政策制度倾斜等多重因素,信托公司大量开展政信业务,作为公司重要业务支撑。近年来,信托行业推进业务转型,而一方面由于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房地产业务持续收缩,另一方面由于标品信托、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创新业务尚需培育空间,短期内可贡献的规模和收入较为有限,基础产业信托仍旧是相对优质的业务方向;此外,在对接保险资金等长周期资金时,基础产业信托的相对稳定也具备一定优势,因而基础产业信托近年来仍保持增长。
二是经济及市场逐步发展的需求。基础产业信托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仍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受近年来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影响。2020年开始,在国内国际局势较为复杂的背景下,一方面是政府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基建项目融资需求提升,基础产业信托因而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房地产调控收紧、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低、其他创新业务尚存发展空间,促进基建投资增长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基础产业信托规模及占比逐步上升。2023年以来,基础产业信托业务总体仍保持上升趋势,但一方面是业务集中区域的部分融资平台债务压力上升,潜在风险暴露;另一方面是融资类业务压降也使得基础产业信托额度逐步减少;此外,监管及相应政策的出台均提示了政信类业务的相关风险,叠加部分区域的风险事件,基础产业信托的增长脚步放缓。
三是政策实施及引导效果的体现。2020年以来,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投资,以保持经济大盘稳定,基建领域投资增长,信托作为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基础产业信托也得到快速发展。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号,即35号文),明确重点省份具体的化债措施、非标展期降息、标债不出兑付风险的化债原则等,提出特殊再融资债置换的财政化债以及区域内的“统借统还”、央行SPV的金融化债等措施,同年还发布了《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23〕47号,即47号文),重点清理重点省份除民生类项目及国家级别重大项目外的在建政府投资项目,并严控新建项目,防止化债的同时新增地方债务。今年5月以来,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严格落实35号文,信托公司须通过“融资平台查询系统”查询确认相关融资平台是否列入监管名单,名单内机构作为融资主体或担保主体,相关债务只减不增,如果属于高息融资,利率也需调降,降低高息非标融资,政信业务空间压缩,信托公司同时还需清理涉及隐性债务的项目,基础产业信托业务规模下行明显。
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趋势展望
首先,监管对基础产业信托展业规范性提出更高标准。当前政策背景下,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布35号文、47号文,防范隐性债务风险;今年又下发《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24〕14号),进一步扩容化债,允许之前化债重点省份之外的剩余省份自主选报辖区内债务负担重、化债难度高的地区,获批后适用35号文相关政策;而今年二季度以来,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更是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实行名单制,且信托公司还被要求清理涉及隐性债务的项目,基础产业信托展业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存量业务将承受更多压力。
其次,政策加码和展业形势短期内仍将影响基础产业信托业务增速。一方面,基础产业信托业务收缩与政策紧密相关:目前底层资产供给减少、融资成本下行,在资产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被要求逐步清理置换高息非标债务,同时业务风险频发,基础产业信托业务受到影响;在资金端,城投发债融资渠道较通畅,融资成本下降,信托资金优势减少。另一方面,近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受影响,加之存量债务到期,部分地区融资平台非标风险事件增加,融资主体的流动性压力未有缓解,但融资需求依旧存在,再融资压力提升,而作为信托业务转型的重要业务,部分信托公司对基础产业信托存在一定依赖。
再次,信托公司基础产业信托展业综合实力需持续提高。一方面是业务转型:方式上从非标融资转向标债投资,拓展债券投资、产业基金股权等多种方式;主体上更多转向国央企投融资,进一步把控风险;资金方面则需要关注寻求长周期资金,适应匹配新兴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更多对接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另一方面是风险控制:基础产业信托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加之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融资平台风险频发等因素,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托公司需加强对相关项目的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和后期管理等,以确保项目安全或处置有效。此外,信托公司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在面临行业压力的同时获取优质资源、项目、客户和资金等。
最后,基础产业信托的重点任务仍是关注地方财政实力、主体再融资能力、项目经营能力以及资金退出方式。当前经济压力之下,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要点仍主要是业务实质风险。此类信托业务的主要还款来源是地方财政收入、融资主体的再融资能力和项目主体经营现金流等,因此,在项目尽职调查中,需重点核实区域财政实力、财政收入结构以及融资主体评级等内容,而在方案设计中,需进一步考虑后续的资金退出方式、相关保障措施以及资产处置的有效性等,综合保障相关业务的实际安全。
执笔人:殷晓薇
免责声明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托”或“本公司”)官方立场。其中引述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中诚信托对本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时效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章所表述的任何观点或提供的任何信息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文章表述观点和信息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诚信托及/或其关联机构、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