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丨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专家认为,高效优质的普惠金融供给能够通过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市场繁荣。金融机构要持续深入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新路径,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专家认为,高效优质的普惠金融供给能够通过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市场繁荣。金融机构要持续深入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新路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点和堵点,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动能。

聚焦“雪中送炭”

“普惠金融更加聚焦‘雪中送炭’,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业内人士表示。

调查数据研究显示,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农业户口、低社会资本、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贫困线以下家庭的收入水平产生了更显著的正向影响。

为积极推进普惠金融,今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银行保险机构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鼓励开发符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对高标准农田、种业振兴、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融资支持。

运用科技赋能

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6201万户,同比增长7.5%;普惠型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33.41万亿元,同比增长20.3%,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除了监管政策的推动外,普惠金融的快速增长还与金融科技的应用有关。

普惠金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交叉融合,拓宽了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信息渠道来源,保证信息真实性,提高风险定价效率和可靠性。“发展普惠金融,如果仍然通过铺机构、拼人员等传统手段,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难以满足金融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应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持续提高首贷、信用贷款比例,并进一步将普惠金融服务标准化、批量化,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借助小微担保体系建设和农村征信体系建立,探索适合小微和“三农”业务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

专家表示,做好普惠金融领域的风险化解工作需要财政、货币、产业、社会保障等政策协同。在财政层面,对普惠金融机构和社会困难群体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保持其现金流稳定和持续经营能力。通过政府投资等方式,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普惠金融机构成本;在货币政策方面,通过再贴现、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定向调控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加大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降低违约风险;在产业政策方面,做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健全行业发展长效机制,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标题:财经热点丨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