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发挥财富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作用

□邢成伴随着信托业务新三分类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支持,慈善信托的服务生态圈将进一步拓展,信托公司将通过慈善信托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发挥特有的作用。制度化缩小贫富差距,降低基尼系数慈善信托在制度化解决难题、缩小贫富差距、扶贫济弱等

□邢成

伴随着信托业务新三分类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支持,慈善信托的服务生态圈将进一步拓展,信托公司将通过慈善信托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发挥特有的作用。

制度化缩小贫富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慈善信托在制度化解决难题、缩小贫富差距、扶贫济弱等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信托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平均收入,对于制度化缩小贫富差距,降低基尼系数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备案的慈善信托规模来看,千万规模的大单屡见不鲜。其中“五矿信托—三江源精准扶贫慈善信托计划”累计投放慈善基金超9500余万元,帮扶了超过200名困难学子,有力支持了甘肃、贵州、云南等地区脱贫攻坚事业。截至2024年7月末,“信达大爱”系列共设立17单慈善信托,累计支出慈善款金额超过8182.84万元,资助地区覆盖新疆、青海、云南、贵州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加大第三次分配的规模化投入,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信托机构慈善信托规模爆发式增长,慈善信托资金不断投入扶贫和教育,扶贫扶智成为慈善信托设立的主要目的之一。例如,长安信托先后成立多款“长安慈”系列慈善信托,有效开辟了“金融引领、多方支持、广泛参与”的扶贫新模式,一方面,长安信托创新金融扶贫方式,以“信托+X”模式为困难农户提供贷款支持;另一方面,长安信托创新扶贫思路,通过“山间书香”等慈善信托扶贫品牌项目提升儿童的“智”与“志”。

实践中,信托业创新探索出了企业带动模式、收益分红模式、杠杆撬动模式、保险保障模式、教育扶志模式等新模式实现慈善信托的可持续和良性循环,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凸显第三次分配的专业化,构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

对于乡村振兴来说,一次性的资金投放难以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转“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水平、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慈善信托——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累计规模已超140亿元,以“让农村发展、让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富裕”为公益慈善目的,围绕“三农”展开产业板块,涵盖种植业、捕捞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自成立以来,持续开展为扶助孤儿成长、特困生读书、残疾儿童生活、孤寡老人养老的“四个一万工程”,已经覆盖21个省222个县(区);支持“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支持浙江农业技术推广,奖励优秀农技工作者;扶助萧山生活困难群众;资助宁围街道中小学助教助学;扶持经济落后村镇发展。同时整合科研、生产、市场三大资源,实现科研成体系、生产成规模、市场成网络,帮助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扩大永续慈善信托规模,实现第三次分配的常态化

不同于简单的捐款捐物,持续的、常态化的、规范化的公益慈善信托能更好地实现第三次分配的目标。目前我国慈善信托产品往往具有应急性、突发性、临时性和短期性,缺少常态化运作和应对的功效。自然灾害一般经历发生、控制、恢复、持续巩固等一段较长时间。所以慈善信托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事件的长期性和其滞后影响,扩大永续慈善信托的规模,使其常态化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并发挥扶贫济困功能。

2019年华润信托成立首个雅安防灾减灾慈善信托以来,此类防灾减灾慈善信托层出不穷。主要用于持续提升雅安当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未来较长时间的持续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资金支持。部分项目将利息资金设为长期慈善信托,可以长期持续支持当地在学校、乡村和社区等灾害脆弱性高人群中进行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工作,以长期帮助灾区有能力应对未来可能的灾害。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院长)

标题:【专家观点】发挥财富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作用,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