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声音】用信托的方式做好事

□蔡概还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实施以来,我国慈善信托平稳健康发展。从备案单数和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8月31日,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1941单,累计备案规模为76.55亿元。其中,2024年1-8月新增备案242单,新增备案规模6.24亿元。多年来,我国慈

□蔡概还

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实施以来,我国慈善信托平稳健康发展。从备案单数和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8月31日,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1941单,累计备案规模为76.55亿元。其中,2024年1-8月新增备案242单,新增备案规模6.24亿元。

多年来,我国慈善信托依法合规开展,积极创新模式,开拓慈善信托财产来源,助力财富第三次分配,不断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但是,实践中,对慈善信托的误解和偏见仍然不绝于耳,例如混淆慈善信托与慈善捐赠,将两者等同起来;或者错误地认为慈善信托是金融产品,是保值增值的工具等。

在英美法语境下,慈善信托是指为公众利益或者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而设立的信托,它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信托目的。对此,《慈善法》第五章对慈善信托作出了专章规定。

按理来说,法律对慈善信托作出了明确规定,大家理解起来就不应该再有分歧。但事实并非如此,实践中大家对慈善信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希望通俗易懂地告诉大家慈善信托是什么,思来想去,给出三个字的答案:做好事。根据《信托法》《慈善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慈善信托的核心要义是具有纯公益性,即慈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应当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这意味着,人们将自己合法所有的财产拿出来设立慈善信托,就不能再将该财产拿回去,而必须全部用于公益慈善活动。

进一步而言,慈善信托是采用信托的方式去做好事。慈善信托这个词的重心,不是信托,它修饰的主语是慈善。也就是说,慈善信托不是慈善的信托,而是信托的慈善,即慈善信托是人们采用信托方式去开展的一项慈善活动。

当然,慈善信托不是人们做好事的唯一方法,它只是人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方法和途径之一。从《慈善法》的规定来看,人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方法和途径,还包括慈善捐赠、慈善服务等。

为什么在慈善捐赠、慈善服务之外,《慈善法》还要规定慈善信托这种新型的慈善方式?这就好比交通工具,除了汽车、飞机之外,现在又有了高铁,未来可能还有超铁,目的是让人们出行时有更多选择。慈善信托也如此,目的是让人们做好事时有更多方式可供选择。

如果把慈善捐赠理解为“捐赠型慈善”,那么慈善信托就是“信托型慈善”,属于采用信托方式开展的慈善活动。笔者认为,可以把慈善方式按实现方式的不同,分为信托型慈善、捐赠型慈善和服务型慈善。

未来,随着慈善信托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慈善信托将会获得更快更好发展。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将公益慈善信托与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称为三大类业务,为公益慈善信托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慈善法》的修改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涉及慈善信托的相关内容,就慈善信托的纯公益性、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税收优惠、信息公开、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补充完善规定,为慈善信托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主任)

标题:【业内声音】用信托的方式做好事,收录于轻舟财经, 本文禁止任何商业性转载、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小编并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