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拓展了洗钱领域,形成了若干新型洗钱高风险领域。本文梳理了一些典型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甄别洗钱行为,规避洗钱陷阱。
01
刷单
案例介绍:
某在校大学生范某经营网店做代购,但生意不佳。他在酒吧结识张某,得知对方通过 “刷单” 赚钱。暑假时范某联系张某加入“刷单” 团队,按要求办理了5家银行的银行卡,并绑定支付宝、微信等app,同时将相关账号密码告知张某。张某在宾馆让范某集中使用账号进行大额资金转进转出,最终流向同一账户。范某短短十余天帮助转移犯罪所得赃款40万余元,而他拿到非法所得400元。最终,某区检察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范某等人提起公诉。
案例分析:
此案中大学生范某因网店生意受影响,又受高额报酬诱惑,参与到非法洗钱活动中。他虽一开始对资金来源有疑惑,但在利益面前选择忽视,心存侥幸。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急于赚钱的心理和防范意识不足的弱点,以“轻松兼职”为幌子,诱使其参与洗钱。
02
代购
案例介绍:
陈某在网上寻找兼职时,看到一则“海南免税代购”公司招聘“免税代购员”的广告,便立即添加广告上的微信号。发布广告的“黄经理”告诉陈某,工作流程就是客户会把“代购款”打到陈某的账户上,只需陈某跟随工作人员到银行取现,再到指定商店代购便可赚取佣金。次日,陈某便与“黄经理”见面,并按其要求在银行柜台帮对方取现10000元,“黄经理”给了其300元作为报酬让其回去等消息。最终陈某没有等来“黄经理”的消息,却等来了警察的传唤。
秦例分析:
随着“断卡行动”持续推进,不法分子为规避公安机关侦查,不断寻找新的渠道进行洗钱,"代购”便成了他们的新路子。不法分子往往事先承诺兼职人员给予其代购佣金,让兼职人员提供银行卡账号,并将资金转入其中,指示兼职人员到银行取现,假意代购,达到洗钱目的。以此手段欺骗初入社会、没有固定工作、崇尚高消费、盲目追逐“赚快钱”的年轻人。
03
贷款
案例介绍:
店主小李面临资金周转难题,为了维持店铺运营,急需一笔资金。一名自称"银行普惠贷款专员”的人员声称可以快速放贷,但APP显示小李银行账户流水不足,需要增加交易量才能享受这项服务,可以通过刷流水来解决。于是“专员”将大额资金转入小李的银行账户,再转账至另外多个账户,多次划转操作。小李完成后,发现专员已删除其微信好友,还被警方要求配合调查。
案例分析:
洗钱犯罪团伙以“贷款代办、立即放款、流水验资、无需抵押、征信不良也可操作”为幌子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他们在得知某人有贷款需求后,通过微信添加贷款需求人,并发送虚假的工作证、贷款额度审批、业务受理流程等资料,以证明其代办贷款的流程和资质。随后,他们以贷款需求人的银行流水不足为由,诱导其进行“流水包装”“代刷流水",实则是利用“贷款需求人”的账户进行上游非法资金的清洗。
04
送花
案例介绍:
江苏一花店老板茆女士收到一名陌生顾客发来的订单,要求制作一个52000元现金鲜花礼盒,用于给女友求婚。沟通好款式和费用后,对方向茆女士要了银行卡号转账,让茆女士取钱帮忙制作,可当茆女士将花束送到顾客手上后,却收到银行卡被冻结的消息。经警方核实,茆女士收到用于制作现金花束的资金,实际上是涉嫌诈骗犯罪的赃款。
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或拉拢本地人员联系商户,盯准商户服务客户的心理,提出个性需求。商户因前期做过类似定制礼品盒或基于大额订单,往往会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不会探究其资金来源。通常诈骗分子会订制方便变现的商品(如烟酒、鲜花礼盒、黄金等),提出将钱打入商户经营者的银行卡账户内,让其提供银行卡号。随后,不法人员将卡号转发给电诈案件受害人。商户收到的“预付款”实际是其他案件的“赃款”。就这样,商户经营者无意中成为诈骗分子的“洗钱帮凶"。
(本文内容整理于“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