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窗口开启,关注后续工业品价格走势。8月经济整体延续三季度以来下行趋势,地产和消费持续磨底,外需和内部政策推动的产业升级与高技术仍保持景气。生产端,工业生产继续放缓,产业升级政策继续加码推动高技术产业景气度抬升,但非高技术产业受需求偏弱影响继续转弱;需求端,地产销售偏弱房企回款走弱,制造业仍处于政策推动周期,居民耐用品消费及可选消费偏弱,而基建近期出现改善势头,外需韧性延续,出口与基建仍是年内经济重要抓手;价格端,非食品偏弱且食品价格紧供给有缓解势头,PPI受海外价格输入影响放大年内仍有回升动能;融资端,政府逐步开始发力,但私人部门缩表仍在持续,实体融资需求修复契机仍待观察。
向后看,四季度进入政策发力期,需求侧成为政策发力重点。随着“9.24一揽子政策”发布,地产/消费存量资金困局有望缓解,降准降息继续维护私人部门融资需求,同时,资本市场制度也有所优化(“长钱长投”/市值管理/并购重组)。“信心重于黄金”,本次政策转向有助于经济整体企稳,而前期政策执行力度及私人部门收入增长改善仍需观察,关注后续PPI和地产成交量的变化。
8月制造业PMI录得49.1%(前值49.4%)。其中,生产端下行至49.8%(前值50.1%),新订单下行至48.9%(前值49.3%),新出口订单上行至48.7%(前值48.5%),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分别为47.6%和48.5%(前值47.8%和47.8%),非制造业中,建筑业下行至50.6%(前值51.2%),服务业上行至50.2%(前值50%)。
需求疲弱再度拖累制造业,企业信心整体出现下滑。制造业看,外需方面,美国经济读数继续出现放缓势头,但对欧盟和东盟出口金额环比均有所增加,外需整体维持稳定;内需方面,8月乘用车销量环比+11%,但地产读数继续下滑,叠加暑期消费旺季结束,内需进入低位徘徊阶段;非制造业看,建筑活动继续放缓指向基建地产仍无起色,而服务业本月有所扩张,但就业指数有所下滑。总体看,经济运行仍旧偏弱,需求端疲弱继续拖累生产端。当前海外正逐步宽松,国内政策限制逐步放宽,财政和货币刺激同向发力值得期待。
8月制造业持续收缩,非制造业扩张回升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内需生产继续回落,外需收缩幅度放缓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厂价格同步收缩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前值5.1%)。从环比看,环比季调增长0.32%(前值0.35%);其中,采矿业同比下行至3.7%(前值4.6%),制造业下行至4.3%(前值5.3%),电热汽水上行至6.8%(前值4.0%),高技术下行至8.6%(前值10.0%)。行业中,汽车同比升至4.5%(前值4.4%),食品升至0.2%(前值0.9%),煤炭降至3.3%(前值4.7%)。产量看,汽车、智能手机同比上升明显。
工业生产继续放缓。分门类看,8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均有所放缓,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速放缓1.4个百分点至8.6%,但仍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个百分点;从产量看,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5%、20.1%、17.8%;从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4%,连续十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产业增势良好,8月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5%和97%。总体看,国内产业升级政策继续加码,推动高技术产业景气度抬升,但非高技术产业受需求偏弱拖累继续转弱,工业生产呈现两极分化势头,未来传统工业企业仍有压力,产业升级和产能出清仍将延续。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继续下滑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仅有电热水气有所增长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增速为3.4%(前值3.6%)。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9.1%(前值9.3%),广义基建7.9%(前值8.1%),房地产-9.8%(前值-10.2%)。
从基建看,一是专项债发行年内新高,8月地方债发行总额达11996.23亿元,8月地方债发行总额环比7月增加了4887.92亿元,地方债净融资约8192.57亿元,环比7月增加了6281.68亿元,同比去年8月也增加了1016.49亿元;二是实物工作量整体保持平稳,8月全国水泥发运率环比下跌,但石油沥青开工率小幅上行,同时,非房建项目资金到位环比+0.39%;三是结构继续分化,铁路、航空、水利投资保持较高增速,而与市政工程相关性较强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延续承压。向后看,近期实物工作量的改善和8月发债上行均对基建投资起到支撑做用,同时,前期极端天气影响也逐渐消退,预计后续基建月度增速有望回升。
从制造业看,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驱动的制造业投资仍是当前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13.4%。这一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仍在持续发力。同时,高技术制造产业集群催化产业投资效应,1-8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4.4%、10.0%。向后看,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动能或在中长期得到延续。但也需注意,本月制造业增速环比继续下滑,指向内需偏弱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仍在延续,海外降息后全球资本流动性有望转松,国内“9.24一揽子”政策发布,制造业投资信心有望修复。
从地产看,地产投资仍处于下行区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0.2%,新开工、施工、竣工累计同比-22.5%、-12.0%、-23.6%(前值分别-23.2%、-12.1%、-21.8%),竣工分项本月跌幅再走阔。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1-8月累计同比分别为-18.0%和-23.6%(前值分别为-18.6%和-24.3%),在房企降价促销推动下,销售边际略有好转,但地产开发到位资金累计同比-20.2%,其中,信贷、自筹、定金与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为-5.1%、-8.4%、-30.2%、-35.8%(前值分别为-6.3%、-8.7%、-31.7%、-37.3%),销售回款仍是拖累,房企资金压力未有缓解。向后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一是落地仍需政府、银行等多方博弈,二是落地后仍以刺激消费为主,因此,年内地产投资和销售基本面仍将保持下行趋势,关注核心城市租售比作为房价转向信号。
8月房企资金端环比改善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制造业增速连续6个月放缓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国内社零总额同比2.1%(前值2.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3.3%(前值3.6%),商品零售同比1.9%(前值2.7%),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3%(前值3.0%),汽车零售同比-7.3%(前值-4.9%)。
耐用品消费及可选消费偏弱。一是2024年暑期临近结束,消费高频读数偏弱。近期火车出行人数有所增加,但飞机票价仍不及去年同期,居民出行仍呈现量涨价跌现象;酒店价格与电影票房仍较2023年同期有明显差距,居民消费能力与倾向仍有待进一步提振;二是乘用车销量8月跌幅收窄。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1.0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1%,但受降价影响汽车零售额疲软,价格竞争导致消费者对汽车购买持有观望态度。三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已见效。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的增速由-2.4%提高至3.4%。通讯器材类消费增速较高,并且从上个月的12.7%进一步上升至14.8%,消费电子市场复苏较明显。整体看,1500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今年以来居民部门存款增加9.65万亿元,消费意愿持续下滑,8月RMBS早偿率虽然边际下滑但仍处于高位,未来整体消费前景仍不容乐观。向后看,在当前海外宽松背景下,降低居民部门债务压力政策落地后,38万亿存量房贷调节利率后将带动千亿级别的消费市场增量资金,叠加国庆假期驱动,预计未来社零同比进入上行通道。
8月社零同比再度回落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餐饮同比受物价影响同比改善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8.7%(前值增7.0%),环比+2.7%(前值-2.3%),进口+0.5%(前值+7.2%),贸易顺差910.2亿美元(前值846.5亿美元)。
外需仍有韧性,出口阻力减小。出口总量看,虽然海外仍有衰退预期,但政策阻力放缓,在美国大选结果落地之前出口窗口仍在。分国别看,对日和东盟分别环比-1.19%和-0.48%,而对美欧分别环比+3.31%和+2.31%,加征关税虽有影响,但我国出口商品仍具有竞争优势,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整体改善。从品类看,汽车出口占比再度提升,金额数量均有所抬升,但服装、鞋靴和箱包等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仍在下滑,技术优势成为出口回暖主要因素。向后看,海外整体降息刺激经济即将落地,年内抢出口政策近期或继续加码,出口仍是年内重要增量,但贸易摩擦仍是出口巨大阻力,大选年出口限制政策仍是重要政治手段,限制性贸易政策短期缓解但长期仍有压力。
8月出口有所改善,进口边际放缓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汽车出口快速抬升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CPI同比+0.6%(前值+0.5%),环比+0.4%(前值+0.5%),其中,核心+0.3%(前值+0.4%),食品同比+2.8%(前值0%);PPI同比-1.8%(前值-0.8%),其中,生产资料-2.0%(前值-0.7%),生活资料-1.1%(前值-1.0%),采掘0.9%(前值3.5%),原材料-0.8%(前值1.8%),加工-2.7%(前值-2.1%);PPI-CPI剪刀差-2.4%(前值-1.3%)。
CPI食品项看,供给收紧肉菜果环比均走阔。8月食品价格环比增速大涨至3.4%(前值1.2%,过去五年均值1.5%),其中,生猪供给优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看涨预期较强,猪价环比涨幅扩大至7.3%;高温多雨影响果蔬供应,鲜菜鲜果环比分别大涨至18.1%和3.8%;从非食品看,居民需求整体偏弱。核心CPI同比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0.3%,8月服务价格涨幅继续回落,暑期结束出游需求有所回落,旅游价格下降0.7%,而居住分项仍受房价下跌拖累,房租价格环比零增长,依然弱于季节性;能源分项看,8月受国际油价调整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3%。向后看,猪肉价格有见顶趋势,叠加果蔬短期供应拖累有所缓解,未来食品价格上行动力偏弱,同时,非食品项短期仍处于低位,实际需求仍弱,未来需关注增量政策对价格提振效果。
PPI同比环比降幅均走阔。同比看,生产资料回落1.3个百分点至-2.0%,从行业看,采掘业与原材料业均回落2.6个百分点至0.9%和-0.8%,加工业跌幅走阔0.6个百分点至-2.7%,海外能源品价格下跌向内传递叠加内需持续磨底,整体工业品产业链价格再度转弱。生活资料回落0.1个百分点至-1.1%,文体娱乐用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0.2%、0.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烟草制品、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持平。整体看,四季度海外大宗商品将维持震荡,国内政策加码或对地产基建相关品类价格形成支撑,预计年内PPI仍有环比回升动能,同比看11-12月或逐步改善。
8月以来农产品价格整体上行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非食品环比-0.3%,各分项全面转弱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PPI同比环比均明显下滑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新增社融30311亿元,同比少增889亿元;信贷(社融口径)环比修复至万亿水平,但同比仍少增2989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1%(前值8.2%),M2同比增长6.3%(前值6.3%),M1同比-7.3%(前值-6.6%)。
从社融看,实体融资需求总体延续偏弱,而政府债环比大增近万亿,成为主要支撑,企业发债和股票融资都有所下滑。累计看,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量累计为21.9万亿元,同比少增3.32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累计为5.64万亿元,同比多增6798亿元,计算可得私人部门净融资同比少增近4万亿元。
从贷款看,居民和企业贷款同比少增(多减)共计约5049亿元(前值3176亿元),结构上看,票据融资新增规模达到5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近2000亿元,而企业短期贷款单月净偿还1900亿元(前值5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916亿元,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减少1604多亿元,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402亿元。总体看,受就业-收入-消费预期偏弱的制约和存量房贷利率偏高的情况,部分居民仍在提前还贷,但早偿结构有所变化,个人住房贷款的早偿率明显回落,而汽车贷款的早偿率仍处于高位,主因住房贷款的还款门槛更高,部分居民转向还款门槛较低的其他消费贷款,指向居民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动机没有减弱,而是收入下滑使得偿债能力下降,未来银行资产质量或有所下滑,警惕私人部门资产风险向银行等机构传递。
从存款看,8月M2增速为6.3%,与7月大体持平,环比增速也明显企稳,未来同比增速继续下行的压力略有减弱,“金融脱媒”(资金从银行流向非银)的现象有所减弱。但M1同比跌幅再度走扩,企业经营活力呈下降趋势而资金压力有所加大,资金活化仍偏弱。从存款看,8月居民存款增加7100亿元,同比少增777亿元,居民存款增长相对不强,但8月非银存款增加6300亿元,同比多增13622亿元,在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居民在资产配置上继续倾向于理财。
8月新增社融季节性回暖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政府发债成为社融主要支撑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各项贷款环比修复,但均弱于同期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居民企业存款小幅增加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8月M1跌幅走扩,M2同比持平,剪刀差继续走扩
资料来源:WIND,光大兴陇信托研究院免责声明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有表述是基于分析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客观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见,投资者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我司和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偏见角度理解本报告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